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的全过程维修
(2014-06-02 18:39:55)
标签:
it |
分类: 数控管理,维修与保养 |
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的全过程维修
摘 要: 结合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的设备实际情况,论述全过程维修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过程维修
设备在现代化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居于及其重要的地位,机器设备涉及企业生产活动的全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的质量必须依靠精良的设备和有效的检测仪器来保证和控制。产品产量的高低、交货能否及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及其性能的发挥。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一、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设备特点
核电制造设备具有先进、复杂、智能化、种类型号杂、重大精稀设备多等特点;设备维修难度大,费用高。机加工设备、焊接设备、热处理设备及起重设备等齐全。要保证产品保质保量的产出,必须加强设备科学管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能,提高设备完好率及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故障率及设备停台率。
二、设备全过程维修的实施
近年,随着国家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投入,核电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现有的产能已不能满足现有生产及生产预期。必须建立设备全过程维修理念,保证设备高效运转,产品高质产出。
三、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和使用要贯穿对设备的思想和理念,并且还要把这种维修的思想和理念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在对设备的后期管理和使用中,前期的思想和理念将直接影响它的质量。
核电设备的加工属于离散制造,批量小、周期长、工艺复杂,产品属于极端重型,以蒸汽发生器为例长20余米、直径4.5米左右、重量350吨。用于核电制造的设备种类复杂、同型设备数量少、价格昂贵,既有大型机加工设备,如大型落地镗铣床、龙门式镗铣床;特种加工设备,三轴深孔钻床、液压胀管机;特种焊接设备,安全端焊机,管子管板焊机;重型起重设备,1400吨行车、500+700吨电动平板车等。此类重型特种设备的选型采购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影响到核电设备的制造,还涉及到后期的维修。
在设备选型阶段,既要考虑设备的长期可靠性,又不能忽略售后服务和备件的通用性。设备选型时优先考虑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优质型号,同时还要考察其同型号设备加工核电设备的成功案例,降低投资风险,确保设备投资的成功,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影响到产品的制造周期和质量。采购进口设备时,还要考虑设备制造商在国内的技术支持,即要提供设备的维护服务,也有设备的应用服务,进口备件采购的便捷快速。
签订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设备的技术协议,约定设备的技术规格,以符合工艺要求;确定设备交付条件及日期;设备预验收及终验收的具体事项;工艺、操作、机电液维修人员的培训等事宜。在技术协议签订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工艺人员需要确定工艺参数及加工范围,设备人员对设备详细技术的要求。数控系统和机电液标准件的选择,即要保证设备本身又要考虑不同设备间的通用性及互换性,为后期备件管理打下基础。设备的易维护性也是要关注的,在技术交流过程中了解设备的结构,在设计阶段改进可维修性,为后期的维护维修提供方便。
2.设备的验收及培训
设备的验收、安装涉及到公司间的移交、生产和设备部门的交接,操作、工艺、维修培训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由于核电制造及其设备的特殊性,核电产品的特种材料是设备制造商没有的,预验收时仅验收设备的功能及可靠性,使用与核电材料特性类似的模拟件测试设备,并尽可能的提供核电材料检验设备。各相关部门的人员必须全力配合,在预验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求供应商解决问题。
在预验收的同时,供应商对设备的操作、工艺、维护维修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培训。培训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相关人员尽快地了解设备特性,受训人员在培训中对设备提出改进意见。
设备安装结束后,终验收不仅包括类似普通设备技术项,还要进行核电产品鉴证件的加工,已确保设备对于核电特种材料的适用。在此期间多方协作,取得设备与产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核电产品的加工提供技术支撑。验收还需要对设备长时间运行的可靠性进行测试,鉴证件的数量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以测试设备加工中的可靠性、稳定性。只有经过严格近乎苛刻的终验收,才能保证同样要求的核电设备制造。
四、设备后期管理
1.备件管理
(1)备件分类及采购
考虑备件的可维修特性,将备件分成可维修和不可维修两类,这是较粗略的分类。之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备件库存策略,从不同角度对备件进行详细分类。将备件分为不需要储备的备件和必需储备的关键备件;紧急需求和普通需求;备件分类需考虑机器故障、备件过去使用的情况、提前期、供应商可靠性、缺货水平和库存周转期等因素;将备件需求分为关键和非关键需求;考虑备件的库存约束、停机成本、安全和环境目标、所采取的维修战略以及物流等因素对备件的分类。
根据生产任务及设备使用状况,将备品备件实行分级管理:
1)重要性
2)可修复性
Ⅰ――不可修复
Ⅱ――可修复
3)采购周期
a――采购周期长
b――采购周期短
C――日常使用率高的备件
依据以上原则,将备件分为以下几类:
1. A类,如:深孔钻,胀管机,管子管板焊机,安全端焊机,十字架焊机建立完整的备件库,缩短维修时间,降低设备停机率,提高设备使用率
2. BⅠa类,如:西门子数控备件(安装尺寸小于国内型号)等
少量采购易损件;寻找替代型号,精简合并通用元件,减少采购型号及数量;
4. BⅡ类,如:伺服电机等
不备或尽量少备
5. Ca类,如:大线径电缆(焊机,电加热设备接线)等
(2)备件管理
对现有的库存备件,要分门别类进行编号排队,逐项逐笔分析填列超储积压(待报废备件单列)备件库存一览表。表格内容包括备件名称、规格、型号、材质、购入日期、使用设备、实际库存量等项目,以便财务部门在备件库存实际占用情况反映的基础上,监督库存备件购入与消耗的合理性,以及备件需用计划提出的控制范围、数量等。
对备件的采购申请及领用加强管理,必须填写采购申请单及领用单。必须填写申请/领用备件名称、规格、型号、使用设备、人员姓名,必要时需上交被更换件。对于核电关键设备、采购周期长的备件建立预警机制,低于一定数量应及时提出采购申请,A类备件有专人负责。
2. 设备的维修
设备的拥有是企业的实力体现,最大限度地利用设备,对企业效益是十分有益的。企业不能只注意设备的利用率和最佳功能,还必须重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它是企业生产的“先行官”,直接影响设备能否长期正常运转的关键。设备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管理方式又直接决定着设备的使用,可见设备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形成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核电制造设备的具有先进、复杂、智能化,种类型号杂,重大精稀设备多等特点;设备维修难度大,费用高。如何提高维修技术,缩短维修时间,降低设备故障率,节省维修费用就成了设备维修的关键。
(1)
建立设备信息库,详细描述数控设备基本特征,提供设备能力的基础数据,以作为今后设备的管理、应用、产品加工、设备调整和维修的参考依据。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及交接班记录,将数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故障情况详细记录,特别是对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部位、原因、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予以详细的记录和存档,以便在今后的操作、维修工作中参考、借鉴。
(2)
设备集机、电、液(气)、光于一身的高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操作和维修难度大。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维修队伍以适应设备维修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一是利用设备安装调试,让生产厂家对操作、维修、编程、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参观、实践;三是采用内部办学习班的方法进行培训,以便尽快掌握设备操作技术和维修保养技术。
人是设备维修的灵魂,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素质是设备维修的最关键因素。培训是提高维修人员素质的捷径,人员的培训必须采取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主要是,维修人员每周展开经验交流;技术人员不定期组织培训;机电液相互培训,提高跨专业技能。
外部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定期的安排维修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请其他公司的专家来司培训、交流技术。内外培训相结合,即节约了培训费用,又快速提高维修技术。
3. 预防性维修
所谓预防性维修,就是要注意把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和出了故障后难以解决的因素排除在故障发生之前。一般来说应包含:设备的正确使用、运行中的巡回检查和全员设备维修教育。
(1)坚持设备的正确使用
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它在预防性维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而且一般性维护(如注油、清洗、检查等)是由操作者进行的,解决的方法是:强调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机床性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在合理的工作状态之中。
(2)坚持设备运行中的巡回检查
根据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智能化高的特点,它的维护、保养工作比普通设备复杂且要求高的多。维修人员应通过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如系统的排风扇运行情况,机柜、电机是否发热,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有异味,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头有无泄漏、润滑状况是否良好等,积极做好故障和事故预防,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这样做才有可能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可以减少一切可避免的损失。
(3)坚持全员设备维修教育
开展全员设备维修教育,正确操作与定期保养相结合,完善设备点检卡制度,掌握设备性能,保障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不带病操作。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建立巡视制度,每天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查,将设备潜在隐患减至最小。根据设备手册,定期更换滤网、滤油器,减少由此类问题造成的停机。以较小的维护成本,提升设备完好率。
2013-4-11
下载。(4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