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梅花洲一日游

标签:
文化 |
分类: 学会风貌上海电气 |
11月2日闵行区机械工程学会一行50人一起去嘉兴梅花洲一日游活动。梅花洲,一个承载着灿烂文明的千年历史遗迹,因大小河道曲折潆绕、纵横交错,将地势惟妙地分成五瓣,状若梅花,故有“梅花洲”之名。原来不知道,嘉兴凤城还有这样的历史遗迹,今天真要看一下它的风貌。

进入梅花洲就可以看到一头引人注目的铜牛,这尊“牛气冲天”由中国美院雕塑系教授、潜心致力于动物雕塑研究的傅维安曾老师于2001年所设计,由他的3位学生雕塑完成。可谓“‘牛气冲天’入住凤桥梅花洲景区”。

进入了麒麟南北院,它在麒麟塘附近。相传,某个大雪纷飞之日,一豪绅人家泊船梅花洲,其身怀六甲的夫人突感到腹中剧痛,恍惚中见岸边一池塘上中水雾蒸腾,似有金麒麟现身,便诞下麟儿。于是,该富豪将水塘命为麒麟塘,并在塘边盖起两处宅院:麒麟南北院。
街后河道,小桥流水,流水通全镇。梅花洲的明清古建既有徽派建筑的元素,又有江南建筑的风格,是两种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前面两棵经历了千载风雨沧桑的古银杏,隔栏相望,高29米,据传为一雌一雄。参天的古树树干通直、枝繁叶茂、丰姿秀丽,春夏翠绿、深秋金黄,雄浑古朴、蔚为壮观,需数人才能合抱,树龄已有1240多年了。
300多年的明清老宅“冯家大宅”尽现江南水乡千年不绝的韵味,后门是湖,原为大户人家自己的码头,西北角还是风水宝角,老祖宗以为不能拆除,否则要影响财运。这座冯氏老宅,它临水而建,内部结构复杂,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江南民居。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
濂溪讲堂:咏莲之说,始于先秦,起于战国,兴于李唐,盛于北宋,以濂溪为极致。周敦颐,字茂叔,又称濂溪先生,其所写《爱莲说》为世人引鉴至今。濂溪讲堂所处冯氏老宅中堂内,原为冯氏家族议事之地,现已为嘉兴各级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场所。
井圈(清代顺治):水是城市的灵魂,古井是庭院的符号。它是这个城市庭院文脉上的眼睛,对世人来说,井口上的井圈,主宰着他们对水井直观的印象,井圈大多是以整块石雕凿成,留下的还有能工巧匠的雕凿的精美的图案或文字,每一口井都附带着一个与人有关的动人故事。这件清顺治井圈2012年被央视国宝档案节目选用全国播出!
特别的半间居:观之如其名,大小好似半间房屋。据说这里本是一个僧人居住,法号半间居士。正如“半间寮内有高士天心月圆随晴空万里,十方桥上无缘人路在人非也大化三千”,寓意修禅要从心出发,而不在外物大小。
有名的香花桥:香花桥桥下有对联:奎粮梅洲新景运,钵传石佛旧宗风。明正统年间重建石佛寺,有八景,香花桥为其一。系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光绪二十年(1894)再次重建。

石佛古寺乃江南名刹,肇基于南朝宋。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因平治土地,掘得地下四尊石佛,得名“石佛院”;宋为“保圣院”;明初始称“石佛教寺”,简称“石佛寺”。此后屡逢灾变,遂成废墟。2005年得以重建,2009年被评选为“南湖新十二景”,千年古寺终于重现荣光。
在寺院中阿难尊者与迦叶总是待立在释迦牟尼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持。图为年长的迦叶。
图为年轻的阿难尊者。据说,摸一下阿难的手,会给你带来智慧和力量。
相传始建于唐朝,由石佛寺内僧人的化缘建造。由于从第一桥(南北向,名聚秀桥,桥长13.55米,宽2.15米)下来只需走三步就上了第二座桥(东西向,名常丰桥,桥长13.55米,宽2.7米),故称之为“三步两爿桥”。两桥成直角相连,似一把双连圆形锁,建在三水汇合之处的梅花洲的花蕊上。
看!埠头系舟,石桥跨渡,人家尽枕河的独特江南人文景观确实迷人!
我们祝愿“梅花洲”能够开发得更好!更完善!成为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著名风景区!我们期待下次再游“梅花洲”!
中午,我们乘大巴去嘉兴的“月河老街”,这次我们是旅行社组织的,包中午饭300元一桌,十菜一汤,饭菜还可以。学会是我家,大家举杯祝愿学会越办越好!在那里的饭店吃好中饭后,大家自由活动,游览“月河老街”。月河街区以平行的“三河三街”的基本格局---“大运河”,“外月河”,“里月河”三河基本平行,又在北丽桥附近相汇,其空间布局极具特色;“中基路”,“坛弄”,“秀水兜街”三街由于紧邻运河和府城,而成为繁华的商贸地带。大家很高兴地游玩,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满载喜悦和欢笑,三点钟我们乘大巴返回上海,结束了一天愉快的旅程!!!
(阿明哥哥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