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中国能源装备制造业之最吗?
请看:
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一、装备制造业概况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28%,远远高于GDP的增速。2006年装备制造业的产值约为1.12万亿美元,超过德国,位列世界第三;2007年约为1.52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2008年达到2.02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装备制造大国。
在能源装备中,发电设备等电气产品的生产能力也有大幅提高:2001年发电设备产量为1300万KW,到2008年已超过1.3亿.KW,7年时间增长了10倍,位居世界第一。
据统计,装备制造业对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就业的贡献率均超过25%;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更超过50%.
二、能源装备制造业水平
1.火电领域
中国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占据供电份额的75%o为满足电力需求国家每年都要投资几千亿元,兴建或扩建发电厂。为此火电机组的研发有了长足的进步,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普遍应用。国产百万K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已批量生产并投入运行;自主开发的60万K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些性能指标已超过国外水平。针对北方缺水地区研制的30万KW和60万KW空冷火电机组已实现回产化,比常规的水冷机组节水75%以上。此外,100万KW空冷水电机组也已完成试制,2013年就有两台机组将投入运行。
2.水电领域
中国的水电产业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水电行业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现在,在水电站设计、工程施工质量和发电机组制造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部国产化的长江三峡水电站右岸单机容量70万KW水电机组,为世界最大,已正常运转3年。
3.核电领域
我国已经具备百万KW级压水堆自主设计、制造和工程建设的能力,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基本上可以立足国内。近年来,陆续完成大型铸锻件、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与主管道等核岛关键设施和汽轮机、发电机等常规岛关键设备,以及核级泵阀、控制系统的研制。例如,上海电气集团的上重公司所属特种钢公司于去年12月成功冶炼核电专用32l不锈钢超大板坯(3.5*18*0.37m,重20t),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
同时,国家和上海等地方政府以及核电集团,近年来累计投资200~300亿元,进行相关生产能力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形成世界一流核电装备研发与制造基地。
4.可再生能源领域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决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特许权招标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国的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与产业均有快速发展。国产1.5MW风电机组已批量生产与运行,国产化率超过80%。2012年上半年,东方电气、华锐风电和联合动力3家的1.5MW机组产量都超过了1500台;3MW机组已在亚洲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投入运行;5MW和10MW机组也在研制中。华锐风电、金凤科技、东方电气和联合动力4家企业,2010年的产量分别位居全球风机十强的第三、第五、第七和第十。
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迅速提高,光优电池产量已居世界第一,10MW和20MW光伏电站已经投产运行,太阳能发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目前,风电与光伏发电暂时受到入网的限制,影响其快速发展。据悉,国家正在蒙西地区进行大规模试点与评估,有望得到解决。
5.输配电领域
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特高压1000KV交流和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产运行,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这是迄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能力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程,标着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据悉,国家电网在“十二五”期间还将架设新疆至四川的长达2600KM的11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
目前,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正在向智能化和跨地区互联方向发展,促进全国输电水平更优化。
6.燃料生产领域
(1)采煤方面。过去依靠进口的2000KW厚煤层电牵引采煤车、世界最高的6.3m采煤液压支架和世界最大的55m3矿用挖掘机等大型装备,均已研制成功与投入使用,并已出口俄罗斯等国。
(2)石油天然气方面。标志着行业技术水平的1.2万m陆地石油钻机、12.2m自升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30万t浮式储油轮(FPSO)和4.7万m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重大装备均实现自主制造相继研制成功世界最大的2000t级加氢反应器、石化行业“三大压缩机”、6万m3/h空分装置、大型乙烯球罐等重要产品。此外,还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大型液化装备等国产化能力;40~48in(时)、600-900Ib(磅)大型球阀也已研制成功。
三、行业调整与优化
1.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对重点能源工程建设,加强组织协调,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组织重大技术改造和关键装备攻关,组建工程研发中心,推动自主化工作。
不仅形成研发一生产一销售系统,而且注重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还适时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一些重工企业(如一重集团一大连重工等)以前以生产冶金矿山设备为主,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现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风电、核电装备,满足了市场需求和新能源建设。
2.形成大型企业集团
一批技术领先、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通过重组、兼并和扩建,使其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突出。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和东方电气等集团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均超过3000万KW。它们既是行业生产基地,也是新产品研发基地,还是电气产品出口基地。在全球12家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的排名,逐年上升。
另外,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从1998年开始重组,形成输变电、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产业。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8年来产能从不是2000万KVA到2011年已超过8500万KVA,成为世界单厂生产能力最大工厂。
3.提高国际竞争力
能源装备制造水平总体抬升,装备国产化率也逐年大幅提高。目前在建的百万KW核电机组综合国产化率可达80%;特高压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国产机组比例已超过80%;千万t级大型炼油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这些业绩不仅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在出口创汇业务上有了很大推动。
总体来讲,2006年以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额高于出口额;到2006年实现持平;从2007年起出口额大幅提高,2008年出口额高出60%以上。2009年发电机组出口容量已达1648万KW。
(肖佳摘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