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同学的来信----谈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

(2009-04-01 21:02:34)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情感

美国同学的来信讲:

上海的春天的确到了!你们已经看到,被冰雪封存了许多时日的、我们的大陆又活络
起来,那么神气!
前些时候,大专同窗来@问候并询问,美国金融风暴对我们的影响。为此,我写了一
篇发生在自己(和多年来一起打拼的同窗,即文中的师风)身上的近事,回答了他们。
现随附于后,并期望美国的严寒不要太长,春天也能早些到来。

 

 

                                         有感地震

一月中旬的洛杉矶东部,有过几次不到4级的有感地震。而忽冷忽热的大气团在洛杉矶西部肆虐,狂风暴雨夹杂着冰雹阻断了南北东西的多条公路。这是一个平常的上班日子,尽管窗外雷鸣电闪,报社编辑部近20个同仁,还是像往常一样,记者发稿,编辑组版。而我,作为编辑部门的独苗另类,五套版面160多张照片的调色,也在紧张地进行着。不知觉中,已经过了凌晨两点,为地方版服务的记者和编辑们,已在十二点过后,前仆后继,陆续“开溜”了,而影艺版的编辑们走的更早,十点前就没有了人影。

楼下版房的自动晒片机、从我九点钟发出第一批欧美影艺明星照片开始,就不间断地向外吐出一张张合金铝版,送往印刷车间。每晚十一点正,印刷厂的第一条线开始运转,<中国日报>和<台湾时报>的影艺版(共16页)开印。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印南加州地方新闻和全美新闻版的时间,第二台印刷机线开印------

“小鹿!手上的照片完成后过来几分钟。”不知何时,王总编辑(社长)已经站在和我电脑桌相邻、一板之隔的文艺版编辑的电脑桌后、轻轻的“关照”我。

我没有丝毫迟疑,快步跟上他回到社长室。

“小鹿,WALTER(公司董事长)让你和他联系一下!”还没有坐定,社长就先把董事长端了出来,并转身指向写字台前的访客座椅、示意让我坐下谈。

“小鹿,八年前我刚来报社上任,就把你从版房调到编辑部,是为了让我们<两报>的图片质量日趋稳定后,再上一个层次。

美国经济目前的大气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报社的营运,广告量急剧下降,但印刷成本却日益高涨,办报资金早已入不敷出。公司决定,各部门不仅都要裁减人员,而且留下的员工,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还必须缩减工时,以应对这次金融风暴的挑战。按公司的统一步骤,编辑部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照片部分的工作内容,返回版房,自二月一日起编辑部不再设有这个岗位。<两报>编辑部感谢你多年来的帮助,欢迎你经常回来看看!”“ 对你, WALTER可能有新的安排。”

几个星期前我们就从版房那里传来裁员减时的消息,日夜三班轮转的他们,如今每班只剩一个半人当班,而且每周每人的工时不超过36小时。看来版房是回不去了,董事长会如何安排我呢?

已经是15日的凌晨三点。我把“两报”的头版照片搞定后,就匆匆赶回家翻箱倒柜找行头。自去年公司尾牙碰面至今,好像一年多没有再见到。我不想在和他近距离面对时,显得太苍老,从头顶的白发到脚上的破鞋,都想整理或更新一番,不能再像“夜鬼”那样,不修边幅。好不容易熬到美容院和鞋店开门------就在我拿起手机,准备“拨通”董事长时,正巧眇见面对镜子的我。长短鱼尾环绕着深邃的灰眼眶,一宿未寝疲态尽现,一头乌发之下的我,依然苍老。不得已,好好睡一觉再说吧!

 

“哈喽!”

“WALTER,我是小鹿!”

“怎么!你的手机号码换了?”

“是的,房客时不时来电太烦,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找我。”

“我今明两天都很忙------下周的时间安排?!------ 这样吧,下个星期天印刷厂上午有个会,中午我们去吃个饭,边吃边聊吧。”

董事长当然知道总编辑已经把我“推”给他、作为完成“精简”指标的一部分,这通意料之中的电话,大概也没有超过他让我考虑的时间。我从他相约一周后再见面的随意中猜测,风浪再大,我乘坐这条船的船头,在穿越桥洞时,一定是直的。

 

----------------

 

“小鹿,社长一定和你谈了目前报社的情况。但你是我们印刷公司开始办报就来的老员工。这样吧,公司会计室最近走了两个人,一个退休,一个去拿硕士学位了,我想把你安排到那里,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元月25日中午,离公司不远的一家北方面馆内,我们是大厅内仅有的两位。虽然,我们离开公司时,三班倒的印刷厂轰鸣声依旧,但在同一条街上的其它商企没有一个像我们公司,大门依然敞开。今天是星期天,又是华人的年卅,一路上既看不到一个行人,也没有一辆家庭车并肩而过。倒是有三两只被主人遗弃的猫狗,在我们等待交通灯时,可怜兮兮的对着老板的<奔驰>休旅车,轻轻地干叫几声。

 

“------来公司那么多年了,你是知道的。一般行政人员的薪水,比技术专业的要低一些。所以,你的工资待遇要适当调低,大约和我们公司三个月试用期满、会计专业毕业生相当。不知你有没有其它打算?或是还要和家里人商量。如果同意的话,我可以向正在登报找人的财务长推荐。”

 

“我很感激您,在公司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不仅想到我,还把我安排到公司的核心部门。但不知财务长是否会接收我这样完全外行的老人?!我好像没有见到过他。”

 

“他来我们公司也有五六年了吧,那时你可能已经到编辑部上夜班。他知道你,我想他会优先考虑你的------好吧,和家里人商量后给我一个答复。哦,忘了告诉你,上班时间是9点到6点,一小时午餐休息,每周五天。”

 

面见董事长的第二天,我就把家庭电话“会议”的内容留在了他的手机中。很快,收到了他的回讯。

 

二月八日,是我换岗后的第一个周日。大洛杉矶地区雨季的气候依然让人捉摸不定,就连平时三日内准确率高达80%的天气预报,都往往“差之千里”。前两日还高达90华氏度,今日突然下降到60度。从昨夜开始的特大暴雨,夹杂着冰雹、甚或是雪籽,到底是那一类,在48小时内暑寒两重天的洛杉矶谁也说不准。

清晨,我开着大卡车,在通往国际机场的105高速公路上走走停停,慢慢蠕动着。从后视镜看到车上被防雨薄膜覆盖严实的3000套<朝日新闻>日报安然无恙,心中闪过一丝快意。

 

我不仅回到了17年前就熟悉的大车驾座,更回到了这条再熟识不过的路线。

望着眼前的一切,我的思绪回溯到了1992年。在一个旧仓库改造的印刷厂房内,那是春节过后、我从犹他州探亲刚回来的一个傍晚,也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正在接待厅内油漆墙壁的两个老板,呆呆的望着浑身上下湿透、从机场空手而归的我。

 

“华航误点,要半夜才到!”

我掏出台北 <自由时报> 传真过来的提货单,递给WALTER。

 

“你先回去!明天一早还要送报。”  “STEVE!我先回家,晚上机场我去。”

WALTER接过单子,回头和二老板商量着。

 

“还是我去,你要等GEROGE(印刷厂“老墨”厂长),<时报>版晚到,把<越华>报提上来。”

 

“ 我再跑一趟! 吃完饭就去,睡在车上等会快一些赶回。”

------

我从WALTER手中要回了提货单,同时也收下了他的$20元现金。

 

雨越下越大,前面的路已经被大大小小的车祸阻断,整个车流停了下来。离出口近的纷纷弃流转向,从城市的岔道绕行。而被卡在两个出口间的大多数,进退不能,不少驾驶员熄火跳下,或彼此交谈,或吞烟吐雾。我则干脆拨通手机,和还未启程上班的师风聊天。

----------

 

“我很好,就是太忙。为了省钱大家都在家开伙,我们超市的生意反而好了。老板不肯增加人手,挑挑阿拉,超时加班,钞票比老早倒多了。”

 

“但愿如此,不,希望经济好起来,大家能回到餐馆,侬反正要退休了,钞票多少已经勿在乎了,哈哈!”

 

“侬好勿好?勿要太吃力。”

 

“我还好,到会计室上班第三天,WALTER又把我找了去。现在我们抬头低头一天不知要见面几次。你还记得印刷厂的大卡司机BRONO吗?他前些日子和老婆离了婚,老婆找到了一份星期日的工作,所以BRONO必须去领回他们俩的儿子,照顾一天。

<朝日新闻>的送货差事,WALTER想到了我。他让我周日来公司值班,从6到6,12个小时,包括这趟‘苦差’。从编辑部到会计室损失的1/3差额,就这样补回了。”

 

“上趟电话讲了一半。那天,在我留言后,接到WALTER的回电,他也已经和财务长沟通,让我2号就上班。为了对七年来夜夜相伴的编辑部同仁有所表示,星期五,也就是我在编辑部上班的最后一天,我去卡司蔻大卖场,买了大家都喜欢吃的点心,准备高高兴兴地珍重道别。”

 

“ 小鹿,我要走了,这两天经理恨勿得大家蹲了店里。”

 

“ 雨大,当心点,拜!”

 

我的思绪并没有因为师风的离开而停滞。编辑部的最后一夜,我买的可口点心还是被我整盒带回了家。待最后两位编辑上班、凑齐17人时,钟已经过了十点。我都还没有来得及下楼到车上拿,总编辑就向大家宣布,下班前务必去他办公室一趟。按惯例,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他都会把薪水单各别递送到我们的电脑桌上。他今天的反常举动,让我不敢“轻举妄动”。

果然,凌晨一点钟,第一个下班的地方版美洲新闻翻译,WALTER辅仁大学的学弟、

PETER,手中拿着支票,面无表情地从总编辑那里出来,到自己的座位上,挂起带便当的小书包,像平时那样离开大厅,下楼步向车库------ 不一会,又回来了。他找来一个大纸箱,把三个抽屉的各式文具和杂物,统统倒入。

“和大家再见了!”PETER无奈地摇摇头。

大环境下的社会裁员风,编辑部没有一个人没有“思想准备”,因为每天的社会新闻,我们第一个知道。而我们自己内部的裁员,事前倒是没有一个人有“心里准备”。到我3点下班时,已经有包括我在内的四个打包走人。而当太阳升起时,编辑部的在册人员仅剩下10人了。

------

回到公司,已是午后。来回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爬了足有三倍的时间 。

这时,我的手机叫了,是小女儿来电。

 

“ 爸爸,USC给我来信!他们给我全额奖学金。”

 

“ 祝贺你!爸爸为你高兴 。”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