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叙文写作技法——以小见大

(2013-12-19 09:29:49)
分类: 学生写作

记叙文写作技法——以小见大

训练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细心观察生活的微小,往往能悟出大道理。《散步》通过记叙我们一家散步中发生的“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中年一代人的主体意识,强化了使命感、责任感这一“大”的主题。

我们在写记叙文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二、例文导学

1、什么叫“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在写作中选取细微的个性鲜明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深刻的本质,给人以认识、教育、启迪或趣味.以小见大是一种艺术处理的独到功夫,它将有限与无限沟通.将具体细微与抽象深刻连接,窥一隅而知全貌,撷一叶而知春秋

“小”指小的题材、小的材料 ;大”指的是重大的或深刻的主题。

教师质疑:你认为什么样的题材才可称为小题材呢?

①相对于国家大事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小题材。例如《爸爸妈妈的爱情》,文章重点刻画爸爸和妈妈搬运家具时,爸爸的手好像被碰了,妈妈关切的询问,他们互相体贴的这一幕使我对爸爸和妈妈的爱情和幸福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②相对于人的生活、工作来说,自然景物、虫鱼鸟兽就是小题材。例如说:花、草、树、狗、猫、鼠等等。《贝壳》中作者由贝壳为了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制作居所感悟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相对于浩大的场面、众多人物的活动来说,人或景物的细微末节就是小题材。例如:《背影》中所写的父亲跳下月台,穿过铁道,再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动作,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2、如何“以小见大”?

以《最后一课》为例,完成下表。

(说明:《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一个短篇能不能容纳这样大的题材?在一个短篇里如何才能容纳这样大的题材,并把它表现得深刻动人?

这需要艺术家的匠心。

在这里,作者充分利用了短篇小说的特点,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他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 ── 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来表现这一痛心的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

人物

小事

大主题

小弗郎士

1、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2、对背不出分词用法,心里挺难受3、听到郝叟老头古怪的念书声,又想笑,又难过4、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对祖国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

1、穿上漂亮的礼服2、从来没有这样耐心地讲解过 3、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4、听到了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镇上的人们

1、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2、每人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有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都不分心。

教师总结:小说的人物形象不止一个,是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来的,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作者不是对他们进行铺开的全面的描写,而是选择了他们在最后一课这动人的一刻的反应,突出了他们的精神状态,表现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作者也没有把这些人物描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是把他们表现得像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

3、要点占拔:

“以小见大”是开掘、深化主题的一种手段。它与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要使学生会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去写作,就要先培养他们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有些学生作文时之所以觉得无从下笔,其实主要是因为他(她)没有去观察事物,没有去收集写作的材料;有的却是有材料但却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如何才能使文章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他(她)缺乏分析事物的能力,不知如何去选取有利于表达感情的材料。因此在写作文中,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缺一不可,缺少一个都不能写出漂亮的文章。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的从生活中摄取信息,哪怕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镜头也不能漏掉。观察时还要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然后再用心去思考观察所得的东西,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分析法去思考、分析。才能发现问题,挖掘出深藏于平凡事物后面的富有深刻含义的东西。

4、迁移拓展

①看到一片落叶,你会有哪些想法?

通过思考分析,可以发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忙的道理;树叶把绿意留给人类,把败叶留给土地的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②看到农民大伯的手相,你会有哪些想法?

通过思考分析,可以发现,世界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是生命的永恒……

③看到公交车上的爱心专座,你会有哪些想法?

通过思考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对老弱病残的关心;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

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小中大事

①那年他11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②在钓鱼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色十分美丽动人。

③忽然,钓竿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地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④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这是一条鲈鱼。

⑤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正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⑥“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妈妈!” 孩子哭了。

⑦“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再也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感伤不已。

⑧他环视湖的四周,月光下,还看不到一个渔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暗夜里那鲈鱼抖动庞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⑨孩于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⑩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经常到那里钓鱼。

⑾他说得对,他再也没钓到很久前那个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了。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晚的问题,但从来没有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在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1)、把第⑥段中的“你得把它放回去”改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儿子?”好不好?为什么?(3分)

                                                                       

                                                                        

(2)、标题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

                                                                        

(3)、第八段的句子是()描写,作用

最佳答案 (1)、不好,“你得把它放回去”是一种命令的语气,“你把它放回去好吗,儿子?”是一种商量的口气,“你得把它放回去”更能显得出妈妈态度的坚定。

(2)、“小”指的是:钓到鱼又放回去这件事。“大”指的是: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晚的问题,但从来没有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在事业上成绩斐然。

(3)、对比,突出妈妈教育儿子时态度的坚定。

三、实战演练:

以《晨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要用到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思路点拔:清晨,有很多事可以发生。例1、快节奏的晨曲2、校园晨曲3、公园晨曲4、菜园晨曲5、郊野晨曲6、马路晨曲6、雨中晨曲……

通过一些生活小事来反映重大的或深刻的主题。

附:

校园晨曲

早晨,我背着书包,踏着薄雾,伴着小鸟来到了我的学校,来欣赏这美妙的校园晨曲。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坛,那里一年四季都有花:春夏有牡丹、玫瑰、月季,季有菊,冬有梅,让你觉得每一天都是清机关报芬芳的。

校园的左右两边各一条灰色的带子——水泥路,就像校园的腰带。“腰带”两边各有一排冬青树,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守卫着我们的校园……

“Hello,goodmorning!”哦,原来是晶晶,她已经到校了——大家都将陆续来到学校自习,自从中国“入世”以来,学校里掀起了一股“英语热”,见面不免要说两句英文,遇到外国人也不会难以启齿嘛!

“唰唰唰”……什么声音?噢,清洁区的保洁同学已经开始“为人民服务”了,你瞧,他们扫得多认真呀!连一片树叶都不肯放过,使校园变得一尘不染。

“铃铃……”预备铃打响,我正要向教室走去,突然看见一名鼻子边还残存一点鼻涕的小弟弟摔倒了,膝盖磕破了,他疼得哇哇大哭。我正要跑过去扶他,没想到一位保洁同学已经扔下扫帚,抢先一步跑了过去,扶起小弟弟:“小弟弟,你怎么样?我送你去校医务室吧……来,慢一点,站起来……”说着掏出一块雪白的手帕帮他擦了擦伤口边的灰,又笑着用干净的地方拭去了小弟弟那点鼻涕。小弟弟也笑了:“大姐姐,你真好!”那位保洁同志说:“没什么,助人为乐,这本来就是我该做的!”

上课了,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变成了一首和谐、优美的校园晨曲,唱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唱出了校园的美景,也唱出了校园的优良校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