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人2009年2月6日按:到今天(农历正月十二)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九年了。九年了,我一直想写写我的母亲,可是总感觉到力不从心。
两年前的这个日子,我的女儿还远在海外。她怀念她的老祖母,写下了下面这篇《想念奶奶》。我无意间发现了这篇文字,每次读都会热泪盈眶。女儿用她朴素的恳切的文字,唤醒了我们心底不能泯灭的追思、爱、悲伤和怀念。今天我把女儿的文字贴在这里,以此祭奠慈爱的母亲——我那爱了一生、辛劳了一生的慈爱的母亲,祭奠那些已经变得很遥远很遥远的亲切的岁月。
想念奶奶
师梦吟
今天是正月十二,奶奶的忌日。在异国的我,不能为奶奶做些什么。我一如既往地上学、下学,头脑里却不时滑过关于奶奶的点点记忆。
奶奶是2000年的正月十二去世的,算来已经七年了,但直到现在,只要一想起奶奶,脑中就总浮现出每次回老家的时候,一进门就看到奶奶坐在老屋的炕上冲我慈爱地笑着的模样。奶奶像是从未离开,并且永远不会离开。
我没有见过爷爷。爷爷在我出生前便去世了,所以奶奶成为我与老家之间最大的维系因素。
奶奶生了十个孩子,我们有个庞大的家族。奶奶是我们家族的最长者。我从不记得奶奶为什么事情发过脾气,也未见过奶奶教训哪个孩子。奶奶从不像个老古董,在后辈间散播她的权威,但我们每个人都沐浴在她的关怀之下,都不自觉地学着奶奶那样的宽容。家族纷争是电影里常演的桥断,也有很多我的同学向我讲述过他们父辈间的争吵,每当看到、听到这些情景,我都会深深感到自己的幸福。我们这个将近百人的大家族,每一个个体都可以真心地互相爱护,尊重长辈,没有争吵,相互理解,我觉得应当归功于奶奶的影响。
仔细算算,从我生下来到奶奶去世,我见奶奶的次数可能还没有二十次,但是我想,亲情是会通过血脉传播的。小时候回老家,总是听不懂奶奶说的家乡话,但是仍然觉得奶奶好亲,所以不管奶奶说什么,我都只是笑。大了以后,还是听不懂,却开始知道回应着奶奶的叮嘱;趴在奶奶耳边,大声嘱咐她记得吃爸爸妈妈买来的好吃的。记得奶奶爱吃冰糖、山楂糕,喜欢每天喝一点酒,玩一种窄窄长长的纸牌。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身体总是好的,八十岁了还要自己住。虽然和奶奶同村住的伯伯、姑姑们早就不让奶奶自己做饭,每天送了特别为奶奶做的柔软的饭菜过去,但是每次我们回老家,奶奶还是会亲自下厨,摊我们爱吃的咸食(老家的一种鸡蛋饼)。奶奶一直是健康的,即使是走的时候,也没有生任何病,所以我从没想过会失去她。奶奶似乎总会是那样坐在炕上,直到我老了,也会那样。
2000年我上高二。高中的寒假是在补课中度过的,大家都不许请假。正月十二那天下午,我上化学课,那天发期中考试的成绩,我考了有生以来的最低分。爸爸忽然来学校接我,说奶奶病危,要马上回老家。我收拾好书包奔出学校,车已经等在门口。那时候给爸爸开车的是我表哥,哥哥把车开得快要飞起来。
一路上没有一个人说话。到了县城,妈妈先忍不住哭出了声,然后爸爸、哥哥也都哭了。我没有哭,因为我还抱着信念:奶奶会好起来,奶奶还在,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车子进了村子。我不知道哥哥为什么不去奶奶家,而是直接把车开到大伯伯家。我下了车,看到院门上的白幡,看到伯伯头上扎着的白布,一下子觉得自己被打倒了。我呆呆地站住,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我想问爸爸、妈妈这是怎么了,却发现他们已经不在我身边。我走进屋,看到倒在奶奶照片前哭泣的爸妈,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在他们身后跪下,然后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下来。那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哭泣。整整一个晚上,我只是觉得难过,难过,只有哭,想象不出任何语言。
姐姐过来抱住我,安慰我说:“咱奶奶没病,是岁数大了,走的时候没有痛苦。咱奶奶八十四了,是喜丧,你看我们孙子辈的孩子们,帽子上不是插一朵小红花么?”但是话说不完,姐姐们也掉下眼泪,和我哭作一团。
农村的风俗,是要在夜晚为死去的亲人招魂的。我们的家人,按着长幼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村子里走到田地,再从村外绕回来。我走在队伍里,分不清方向,听不清走在前面的伯伯喊些什么。只是走一段路,看到前面的人全部拜倒,便也哭着拜下去。手心和膝盖接触着家乡黄色的土地,那一刻,有瞬间的踏实。农村的夜晚是没有灯光的,也许是因为这样,在后来的回忆中,我总觉得那晚的星星特别明亮。但在那时候,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奶奶也会化作天上的一颗星。
不记得那夜是怎样回来的,又是怎样睡着的。只记得第二天起来嗓子嘶哑得说不出话来,被二大大(二伯母)逼着吞了一个生鸡蛋,二大大说要补补身体的。这一天的仪式是复杂的,许多的人来吊唁,哥哥们穿着孝服跪着答礼。我因为是女孩,又还小,所以不必陪着客人,只是远远坐着,听着耳边传来的哀乐,心里总不承认奶奶的离去。
后来听姑姑说奶奶去之前自己是知道的。那天姑姑陪着奶奶,奶奶躺在炕上,忽然对姑姑说爷爷来接她了,让姑姑给她换衣服。姑姑自然说没有,没有,好好睡吧。奶奶不再坚持,只是说爷爷真的来接她了,然后就这样安详地睡去,没有再醒过来。
我是一直坚信奶奶的话的,不是迷信,而是于我,这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我没有参加奶奶的葬礼,也不愿看到那样悲伤的一幕。奶奶和爷爷合葬在一起。在我家乡的这片故土地,没有新坟出现,只是一个旧坟变得更大了。
再回老家,是第二年冬天,回到村子里,我依旧觉得奶奶还在。我走去奶奶的旧院,想要寻找什么,但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当我看到奶奶院门上的铁锁,那一刻,我才清楚地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无法找寻。
奶奶让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离丧,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失去。同时也让我感到死亡并不可怕,感情不会随着死亡一同消失,记忆不会。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好好地爱他们。
六年之前写过一首诗给奶奶,今天再读,对奶奶的感情还是一样的。
在这温和的世界里,
最爱是你,
就像家乡的故土地,
有无边的甜蜜。
你像天边的淡云,
慢慢来,又飘飘离去,
让人不由得,
一生,淡淡地——爱你,
在这温和的世界里。
留学四年,四年没有回过老家。奶奶的忌日,也只有在心中遥遥的拜祭。今天坐在公车上,忽然发现我竟然已记不清奶奶的模样。但是每当想起奶奶,心中流过的暖意总是不变的。我已不再哭泣。我相信奶奶和爷爷在天国俯视我们这些子孙,会是幸福和快乐的。
正月十二,这一天,我会念一念《心经》,再写下这些文字,纪念我的奶奶,纪念我们不变的情怀。
2007年3月1日萨德伯里
□旅人注:上午发消息告诉女儿把《想念奶奶》贴到博里了。下午三点钟看到了女儿在评论栏里的留言——《想念是花》。这是她第一次在我的博客里留言。
女儿说:“感谢所有在这里留言的朋友。愿你们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新年!”女儿的感谢和祝福,也是旅人的感谢和祝福。
想念是花
旅人的女儿
又到正月十二了,要不是爸爸对我说他把我从前写的那篇《想念奶奶》贴到了博客上,我差点忘了今天是奶奶的忌日。
在加拿大的时候,因为总是无法回家乡看一看、给奶奶上一上坟,心里一直遗憾着,所以每年的这个日子就记得特别清楚。2007年回国之后,每年过年都有机会回一趟老家,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心里轻轻地说一声:“奶奶,我来看你了。”因为遂了心愿,竟然就疏忽了这个日子。
到今天,奶奶离开已经九年了。九年时间,我甚至没有机会再见到奶奶的照片,但是一想起她,就感到绵绵的温暖。就连妈妈都想不明白,我为什么对见面不多的奶奶有这样深的感情,就像好多人不明白,奶奶已经不在了,我为什么每年过年还一定要回老家看一看。其实对奶奶、对家乡、对亲人们的感情都是一样的,这种感情与时间无关,与距离无关,也与生死无关。
爸爸的博友醉月楼主在读过《想念奶奶》后说:“当我们的生命离去,只要还有人在想念我们,就不算真正离开。直到,所有想念我们的人统统不在了,我们才算真正的离开。有这样的思念,这样的深情,你母亲分明还活着——在你们的心里。”
她说得真好!只要想念在,每一个灵魂都是一只不死鸟。
想念是情感种下的根芽,在无尽的岁月里,开着永远微笑的花。(2009-02-06
14:58:3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