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课程标准》复习题及答案

(2010-03-24 17:49:33)
标签:

教育

分类: 音乐艺术
一、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有“两个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新编教材有三大特点:一是(准):二是(新);三是(实)。
3、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
4、新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必须具备四个“学会”,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5、目前课程设置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难、繁、偏、旧)”。
6、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将人的智力划分为九种: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或视赏智力、 (音乐智力)、运动和身体协调智力、内省智力、人际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
7、音乐教育的功能: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启迪智慧, (促进智能); (丰富生活),增进健康:开发右脑, (培养创新)。
8、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9、音乐是典型的“(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所以音乐教育自然成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10、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
11、个性教育是与(划一教育)相对立的教育。
12、 “表现”包括“(演唱表现)、 (演奏表现)、 (综合性艺术表现)、 (识读乐谱表现)”, “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13、综合课程的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组织教材;二是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材;三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教材。综合课程设计的原则是(浅、广、新)。
14、倡导“(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改变单纯的书面测验,倡导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发展性评价”重过程,强调给学生多次机会。
15、课程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
16、把“(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置于首位,体现了课程的新理念。
17、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有三个维度: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过程与方法);⑧(知识与技能)。
18、音乐学科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本技能)、 (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音乐与相关文化)。
19、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学段来表述;第一学段: (1-2年级);第二学段: (3-石年级):第三学段: (7-9年级)。
20、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21、课程标准中的音乐课程内容有(少年儿童歌曲)、颂歌、 (抒情歌曲)、叙事歌曲、 (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类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还有(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 (歌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音乐的形式有(独唱)、独奏、齐唱、 (合唱)、齐奏、合奏。
22、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三个部分内容。
23、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三个方面。
24、识读乐谱教学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通过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五线谱教学应采用(首调唱名法)。
25、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有(导向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26、音乐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包括: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
27、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8、编写音乐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的(教科书)、教师的(参考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音响教材)。
29、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内容的(75%)左右,其余25%左右留给(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
30、教师的参考书包括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
31、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其最大特点是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32、新的课程观认为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其情感、体验与理智具有同等的地位。
33、新的知识观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 (选择)的过程、 (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34、新的学生观坚持“(学生是人)”的看法,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5、新的教师观认为视教师为(参与者)、 (合作者)、 (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与人合作)、 (学生生存)”。
36、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现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7、新的课堂观认为现代课堂观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第三,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地方;第四,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平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38、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 “(独立性)”、 “(体验性)”、 “(问题性)”等,最受世界重视的是“(研究性学习方式)”。
39、音乐优质课的“标准”是(美的体验)、 (美的探索)、 (美的熏陶)、 (美的享受)、 (美的成长)。
二、问答题
1、试述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有什么区别。 (P2)
2、现行教材“难繁偏旧”的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3、课程标准的制定体现了哪几个转变? (P20)
4、音乐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P29)
5、为什么说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P30)
6、试述音乐教育对情感的作用。 (P32)
7、试述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个性发展。 (P45)
8、综合课程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P53)
9、为什么要在评价机制中重视发展性评价? (P60)
10、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为什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于首位? (P65)
11、为什么说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是体验了新的教学观念? (P71)
12、三个学段的目标设置是什么? (P78)
13、音乐表现包括哪几个方面? (P84)
14、在“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识读乐谱、创造”五个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什么?(P91)
15、音乐课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P93)
16、面对新课程,我们在思想上应有哪些转变? (PL00)
17、我们面对新课程,应树立哪些新的教育观念? (P105)
18、我们如何上好新课程?
19、你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方式?
20、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你有哪些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