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踩踏事件为何常有?
(2009-12-12 20:06:41)
标签:
礼让教育拳脚与劝告做人为上知识为次杂谈 |
分类: 杂谈 |
学生踩踏事件为何常有?
昨天早上听女儿说湘乡发生学生踩踏事件,震惊之余,颇有感慨。为什么这样的事一再发生?我真有点想不通。今天又从网上看到说死了多少人也有可疑,学校和教育局都没把真实数字报出来。我校一教师的女儿在该校任教,说她班上就死了三个。到底死多少人,却未曾听说。也许这是秘密吧。
天气冷,学生在教室里坐着,不好受。下课了,当然想早点儿回到宿舍里去。那儿是温暖的。现在的学生都没受礼让教育,凡事好争先。以前读书的学生,是人群中的精英部分,一般能自控。现在的学生,却是良劣都有。而教书的却还是将以前的教育方式拿来对付现在的学生。以前的教育多讲礼仪讲做人,现在的教育只讲升学率,只训练学生当考试的机器。教育对象变了,教育方式也变了。可都是趋下的变。这一变自然就会变出事来。
教育对象是必然要变的,因为教育在普及。可教育方式却应当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要地位。现在听说当班主任的,对那些顽劣学生经常是拳脚相加。几年前,在私立学校,我花了两个小时对两个学生进行教育。旁边的教师说:对这种学生讲这多干什么,十句话当不得一马棒!可是我还是动嘴不动手。我是不主张动手的。虽说动手的效果好而快,可是同动口一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在街上我突然被人打了一顿还不知道原因,那就只能从动手去找原因了。到了这个时候深悔动手之不该,也迟了。
教育并非万能。有些学生爱犯事,请孔夫子来教也没用。孔门弟子三千,教出来的学生并非一个模子,各种品性的都有。教育只能移智而不能移情移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教育是没用的,要省事,那不如实施拳脚教育。而且这些学生对教师的拳脚相加,觉得也是常事,大约在家里受惯了,也变得无所谓。由于这样的原因,争先恐后也就成了常事。
可是,出了学校有法律,进了学校有纪律。纪律也就是一种礼仪。把礼仪变成强制性的也行。强制就会养成习惯,养成了习惯也就不会出事。我曾对学生说,出了教室就要想到死亡。有人对我说的颇不以为然。可是我也还这么说。在楼梯间有死人的事,在路上更有死人的事。为人在世,当然要干出一番事业出来。可是连命都保不住,还能干出什么事业来?
礼仪教育而带强制性,这岂不是笑话吗?要知道,以往的学生是人群之优者,而现在庚劣俱有,还用过去那种教法当然是不行的。可有的人不承认人有良劣,他们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说话的人,好像深懂教学,其实这种人对真正的教学是一窍不通。他们自以为懂,却没在第一线实践过。拿一帮好吵事的学生给他们。他们会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但强制也有两种方式。劝出来是一种,打出来也是一种。磨着自己的嘴巴皮,天天劝,也许能养成一种行为方式。可是天天拳脚相加,那必须趁着自己年轻。如果年纪大了,学生反抗,一不小心,老师伤了倒了死了,那还只能说是咎由自取。幸而现在的班主任都还年轻,力气是有的,学生也还有几分怕。而且这些学生不能向家长告状,家长是支持老师的。有了这些条件,拳脚教育也还行得通。可一旦出现了踩踏事件,这才反省拳脚教育,就迟了。
所以我说,学生踩踏事件的出现,是教育方式的问题。要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但就业竞争激烈,迫使家长把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学校为适应市场需要,也就多讲考试不讲做人。犯了事吼几句,然后完事。死了人,怎么办?没法。死了的回不来。
育才中学死了人。而这所学校是办得好的,好在哪?升学率高。可见这所学校抓的是知识而不是做人教育。现在尝了苦果,以后向什么方向走?我不知道,我估计还会走老路。做人不一定考得上好学校。考不上好学校这所学校就没市场。没学生来,学校就办不下去了。
世事可悲者正在此。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