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饮食看丽水人的性格
(2009-02-26 04:24:19)
标签:
丽水地方饮食地域性格文化杂谈 |
分类: 吃情岁月 |
摇滚诗人张楚说:“上帝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上帝保佑粮食顺利通过人民……”
粮食顺利通过人民并不容易,需要可口的菜肴才能做到。
拜工作所赐,过去几年踏遍丽水的大部分山水。在小巷弄里、在公路旁边再或者就是藏在乡下某个角落里。尝过一些美食,当然吃过许多难以下咽的东西。
几年下来,竟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摸出了一点门道,发现一个地方的饮食和一个地方人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不知道地方食物和性格之间到底谁影响了谁,反正每个县市都会有不同的风格。
如果让专家来总结,一定会说出:“地方小吃是与一个地域的性格、自然环境、民族风俗等有密切关系的”之类的话。本人不是专家,不想作理论研究,只凭自己的感觉随便乱侃,如不小心得罪了某个地方的人,请见谅!
龙泉:精致美食与悠闲人生
“处州十县好龙泉”,我想这句话是全方位,其中一定包含了食物的精致与美味。
一个普通的鱼头、一颗白菜、几根竹笋、一些莫名其妙的动物杂碎,随便什么材料放到龙泉人手里一捣鼓,就变成了诱人的美食。这就是龙泉食物最大的优点。
龙泉似乎人人都是高明的厨师,能够把世界上最普通的食物变成美味。走在龙泉的大街小巷、公路两旁、乡野人家,只要你不要运气太坏,一般都保证你吃过之后就很难忘记。
龙泉泥鳅、安仁鱼头、豆腐肉、干锅鸭肠……如果把一个地方的菜比作是姑娘,那么龙泉菜一定不是大家闺秀,上不了国宴、进不了大酒店,很难独立撑起一个大舞台,而是一个小家碧玉,没那么光彩照人,却是亲切可人,令你难以忘怀。
龙泉人高超的厨艺,应该跟他们的地域性格有关。在丽水的所有县市中,龙泉人是最悠闲的一群,他们恋土情结比其它任何一个县市都要深厚,不是生活所迫,他们是不愿意离开故乡的。走在龙泉的大街上,你可以很少看到急匆匆行走的路人,倒是经常可以看到背着手踱步的人。而在那些小巷弄和小区里,一到夜幕降临就麻将之声不绝于耳。
因为悠闲、因为懂得享受生活,所以他们也就有时间去琢磨,怎样把普通的材料做得更好吃。既然,普普通通的食物都能变得这么好吃,那么又何必再受苦受累去干活呢?所以,他们更有资本过悠闲的生活。
也许,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不在于材料有多少稀罕、名贵,而是把最普通的东西做到极致。可惜,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
缙云:霉干菜与吃苦精神
缙云食物最有名的是什么?当然是霉干菜和以它作为主要原料的缙云饼。最让缙云人感到自豪的是什么?当然是教育。
霉干菜当然不是美食,但是却是缙云精神的最重要代表。
许多人靠着竹筒装的霉干菜下饭,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考上博士……而另外一些人,在霉干菜外面裹点面粉,在一个黑乎乎的铁筒里一烤,蹲在全国大小城市的昏暗路灯下卖钱,就可以养活一家大小。
查了一下资料,近十年间,缙云有200多人成为了博士。据说在全国各地从事烤烧饼的缙云人的超过万人。
厉害啊!这两项数据足够说明缙云人的吃苦精神实在是值得佩服,同时,也说明以什么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之类作为贫困的借口实在是狗屁。
遂昌、景宁:辣味中见性情
在丽水的县市中,遂昌、景宁两个地方人最喜欢吃辣,凑巧,这两个地方人的性格也最为接近,好客、豪爽、喜欢喝酒等等。
“火篾当灯照,辣椒当油炒”。这是流行在丽水山区的一句话。过去山区穷,油都买不起,加点辣椒比较容易下饭,而山区的气候可能吃点辣的又比较舒服。所以,就形成吃辣的习惯。
我们提起湖南妹子,都习惯叫“辣妹子”,其中就包含了火辣、直爽的意思。可见,吃不吃辣也大致可以猜出一个人的性格的。
遂昌、景宁都属于山多地少的县,民风淳朴、好客、直爽,这些似乎都好理解。奇怪的是,现在遂昌鸭头、遂昌黑鱼等食物在丽水大行其道。但景宁却似乎很少有拿得出手的食品。这可能有两点原因:一、遂昌接近衢州、龙游,食物也受到他们那边的影响;二、景宁比较懒一点,不愿意琢磨,所以没有什么名小吃。
当然,与遂昌、景宁地形相似的龙泉、庆元也是喜欢吃辣的,地缘接近,性格自然也有类似的地方。比如,遂昌、景宁人其实也是挺悠闲的。
而庆元似乎谁都搭点边,而又跟谁都不像,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临近的福建的影响。
庆元:一年四季的火热
在庆元吃饭,有个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无论天气是冷还是热,很多小店和人家一年四季机会都会弄个风炉把食物滚得烫烫的。
而在庆元县城的某条小巷弄里,全部都是烧那种跳几、山羊、田鱼等干锅,手艺实在不错。吃得满头大汗再喝点啤酒之类的,实在是一件美事。
山区历来柴火资源丰富,而食物总是热的比冷的好吃。龙、庆、景三县里面,庆元对这样的传统坚持最久。
火热的食物吃多了,当然内心就会热情一点。所以,庆元人会比较热情心肠,不过热心肠过头了,有时候难免会说一些自己做不到或者不了解的事情,这样子又难免给人家庆元人比较爱吹牛的印象。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食物和做人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
青田:舶来食物的尴尬
说起吃的,青田给人的影响就是,他们喜欢吃海鲜,还有就是青田大街咖啡馆多。
但是,这足以证明青田本土食物的缺乏。青田接近温州,所以他们喜欢吃海鲜,但又不是一手的食物,材料要外面来,烧法也外面来,甚至厨师也要外面请,反正跟他们传统好象没什么关系了。
至于青田满大街的咖啡馆、西餐厅,当然是海龟们带起来的潮流,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从发达国家学习一些生活方式,移植回来,几年间就把小小的山区县城弄得跟欧洲小镇似的。让我们这些脚上还粘着泥的乡巴佬开开洋荤,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假如一个外地人到青田说要吃点地方小吃,那就只能说声对不起了。因为咱们有的人家也有啊。
如果你硬要把田鱼算上的话,那好,除了一块挺有名的牌子外,那样的田鱼、那样的烧法实在是到处都有。
当然,这也不能说就是一件坏事。这么多青田人走向世界各地,吃八方饭,也逐渐形成了青田人大气、海纳百川的地域个性,这一点倒是丽水其它地方人无法比拟的。
松阳:无色无味的处州粮仓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丽水县市里哪个地方饭菜最难吃?估计十有八、九会选松阳。
从食物角度来讲,松阳人或许是最不思进取的一群。丽水最古老的一个县,赫赫有名的处州粮仓,居然对丽水地方特色饮食毫无贡献,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有位前辈总结松阳人的性格时说到一个词:盆地意识。松阳有丽水最大的一块平原,自古以来老百姓随便动动手就吃穿无忧,或许,正是这么优越的条件,给了他们偷懒的理由,不愿意多动脑筋去发明创造,以至今天成为最没有东西吃的地方。
连自己吃的都懒得多去动脑筋,何况别的事情呢?所以,所谓的“盆地意识”不知道是不是指不思进取、目光短浅之类的意思。呵呵,得罪了!
有一次,半夜里去找被松阳人称为神仙般美味的某狗肉店,烧上来吃了一块之后,心都凉了半截。唉!天可怜见,他们这辈子一定没吃过什么好吃的。
莲都、云和……
虽然贵为丽水首府多年,莲都无论是在地方文化还是饮食方面,似乎还没有起到过什么领导作用。或许是历史上交通阻隔,语言上的差距也比较大,莲都在全市各地的文化辐射力还是很有限的。
至于吃的方面,好象也乏善可陈。丽水大街上的小吃店,大致都要打个下面某个县市的名称,人家才容易相信一点。这就是首府的好处,自己不需太多努力,反正你们的都是我的。不过,有一点很奇怪,哪个县很有特色的小吃,只要把店开到丽水来,东西就会难吃得很多,是水土不服吗?
莲都人的个性倒是和食物挺接近的,有点作为首府人的自傲和慵懒,反正无论如何总是下面人想方设法要投奔到这里来的,我们努力什么?
云和?从食物上来讲,云和实在没什么值得说的地方。说说云和人的性格吧,云和语言和丽水最接近,所以云和人天生有一点优越感,感觉自己就是“准莲都人”,看到原本同县的景宁人倒有点看不起,骂他们“景宁憨”!但是云和又实在是个山区小县,所以,他们又要动动脑筋、努力努力才。
也许是分县比较迟的缘故,在丽水9个县市中,云和人的个性是最难总结的,跟谁都像一点,但又跟谁都不像。但如果你要到云和去吃饭,估计没人能够告诉你,他们那里到底有什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