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0以内数认识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2013-06-26 22:21:12)
标签:

教育

分类: 评课反思

                   评课:朱彩玉

    本节课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自主建构”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点、线、面”结合,引导学生主动而又全面地梳理 “100以内数认识”的有关知识,沟通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深化理解,发展数感,并在“查漏补缺”的同时“温故知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学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见,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起点意义重大。而对于复习课,抓准复习起点是关键。本节课,让学生借助经验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从而构建具体、典型的学习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复习了写数、读数,并体会到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接着,教师以这些数作为复习基点,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积淀,引导回忆,展开梳理,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相互交流,使零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最后学生运用自己写的数编题,解题,进一步回顾和运用知识。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习材料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而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面向全体,查漏补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随心所欲”又“进退有据”,学有所得。

    2.注重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首先关注的是“教育”,其次才是“数学”。这里的“教育”包括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本节课的课始导入,通过“说你喜欢的数”,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更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人文观”。商品猜价格”,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以此可以了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对数学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从而鼓励孩子做数学的有心人,也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最后的总结,用数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分,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意识。同时,给自己打分,也是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一个过程。而在复习中教师不仅重视知识的整理,而且重视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如复习“数的排列”时,提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节课有机地渗透了分类思想(将7个数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极限思想(有没有最大、最小值,如有分别是多少)、估计思想(看商品猜价格)等。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4.注重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本节课还有效地利用开放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30、()、()”这道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获得不同的答案(可以递增;可以递减;等差可以是1;可以是2;还可以是5、10……),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再如“写出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的两位数”等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而且有利于训练思维的有序性和周密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虽然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也给教师留下了一些思索:

   1、本节课设计与教学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如何合理调配教学时间做到“收放自如”呢?

   2、本节课说的较多,写的较少,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尤其中下学生)如何更好地处理讲与练的关系?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2013.4.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