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国际版“成熟论”带来的市场恐惧

标签:
财经中国b股市场国际版大盘杂谈 |
分类: 阿木看盘 |
自4月22日《周评:“熊头”乍现 多空完成转换 》中提出“B浪(附图一)反弹本周已经完结”,股指已经大幅下挫了一个多月,目前,沪指收于2728点。期间,股市杀跌情形十分惨烈:个股“打对折”或“六七折”十分普遍,股市的“过山车”杯具正在历史性地重演。
下图为沪指周线图:
大盘前几周在2850点酝酿c2反弹时,遭遇管理层“国际版已经成熟”的利空打击,多头信心崩溃,大盘一泻千里,出现近两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目前大盘位置有着三重技术支撑:一是,2700点是10年所谓“牛市”的两个月小箱体横盘的箱顶位置(中轴2650,小箱底为2600),一般而言,大盘跌回箱顶位置应有支撑;二是,10年的3186点与今年四月的3067点构成“双头”,其“颈线”位置就在年初底部的2661点附近的缺口一带;三是,当前大盘处于1661--2319点的长期趋势线的连线位置。这三种情形,都构成了对大盘的短线技术上的强烈支撑。
当前大盘所处的这个位置,是多方可以凭借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个位置破了,则大盘将陷入“无底”状态。理论上,则有:“头部到颈线位”的巨大跌幅!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很可能是个大概率事件:理论上,C浪的杀跌远比A浪的杀跌要残酷,且C浪的低点要远远低于A点。关于这一点,可参阅上图中的09年的C浪(5个子浪结构)杀跌过程,持续了八个月的时间。
故此,中长线仍维持年初看空之原判。
短线上,技术性看多。
由于自3067点到跌至现在,大盘一直没有出现反弹,个股杀跌也十分惨烈。不少个股“打对折”或“六七折”,由于股指多年“掺水”的原因,整体市盈率已经降至低于2319点水平,金融股市盈率竟然已经跌倒1661点水平。加之,目前大盘处于上述三个技术重要支撑位置。故,预计,节后大盘可能出现前期所谓‘国际版成熟’论而‘被夭折’的C2技术性反弹。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市场对国际版的恐惧,并非是没有“历史渊源”的。上图中揭示了当时管理层大肆渲染的“股市稳定器”的股指期货推出后,大盘稳定了吗?非但没有稳定,大盘反而下跌了近千点!创业板,推出时怎么吹捧的?成熟了吗?近期,也创出了上市后的历史新低。
管理层所说的“国际版成熟”,不能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或拍脑袋上的“成熟”上面,这是牵涉到广大股民的大事,决不能匆忙拍脑袋“一推了之”,要充分考虑到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利弊分析,以及市场的承受能力。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诸如:中国的股市是否成熟?市场规则是否成熟?监管是否成熟?股市是否能够承受?推出时机是否成熟?圈钱的现象有没有得到遏制?PE腐败解决没有?股市的“投资功能”实现了没有?当前的市场是否已经完善?!现在考虑推出国际版,是否对国家经济有利,包括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如果说,就连我们的主板市场尚未成熟,又何来“国际版成熟”之言?
水皮先生的《国际板挂羊头卖狗肉》中的观点十分尖锐、中肯,点出了市场对国际版的感到恐惧的要害“(原文)一个中国股市,两种财务规则,恐怕只有中国人才想得出来。财务是这样,监管更是这样,A股是审核制,国际板难道是备案制?谁跟谁接轨,若和国际板接轨,现在A股为何不改?A股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伪市场祸国殃民,国际板融资再融资是否可以随时进行,圈钱是否完全放任,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监管如此,更不用讲资金。国际板如用人民币,自然又成封闭的系统,何来国际化?B股交易用的都是美金和港币,用人民币的国际板却号称和国际接轨也不怕脸红,为什么回避B股?至于正方之一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为什么要保障市场的融资功能?是因为目前的政策会导致这种结果,这叫作茧自缚;而推出积极的股市政策如果是为了保证国际板能上,那叫吃里扒外!”
当然,不管是B股市场也好、权证市场也好、期指也好、创业板也好,国际版的推出,自然也是不会“天塌下来”,股市大不了再下一次“地狱”后还会再起来,可问题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既不是“拍脑袋”,也不是“政绩工程”。不能搞成像“‘洁尔阴’洗涤液的‘一洗了之’”那样,搞成“一推了之”,中国的股市不能搞成“试验田”,“被韭菜”的股民恐怕无论谁,也经不起这样的多年来老是“折腾”个没完没了。
所谓“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显然,不能像过去推B股市场、权证市场、期指市场、创业板市场那样不看后果,而是要推一个成功一个,这才能叫做“成熟”。中国的股市,再不能,也不能再容许“搞实验田”!当前,主板市场都搞成这样了,问题都解决了没有?还迫不及待地推这,推那的。当前股市,最迫切推出的恐怕还是除了“融资(圈钱)功能”之外的“投资功能”!不具备“投资功能”的股市,只能是畸形的非正常市场。
附记:刚刚看到今晨《国务院提出改革六措施研究建国际板》一文,表明国际版已经势在必行。故此,改本文结论“短线:技术性看多”,调整为“短线:看平(技术性看多与政策性看空冲抵)”,中长线继续维持看空观点不变。
前一篇:美股周评:调整已成必然
后一篇:港股周评:耐心,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