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们是否应该“换个脑袋”了?

标签:
财经a股基金基金经理b股市场思考 |
分类: 财经思维 |
本文,既丝毫没有挪揄、讥讽我们公募和私募基金经理的意思,也并非有任何彰显自己水平多高的含义,基金经理中,有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精英和人才,而是在年底媒体大爆“基金经理排名争霸战”处于“白热化”阶段的时刻(见中财网:《基金排名战白热化纷纷押宝“变盘”利器》),笔者写这篇博文的目的,是出于对身处在市场残酷竞争中基金经理们的同情,希冀他们能够换一个“思维方式”,来解决自身的“绩效考核”以及排名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前市场年内的走势,年内的不多的交易日,基本上注定指望股指的大幅上扬是没戏的:一是,利空因素较多(参阅以前博文);二是,当前的技术走势是,大盘在今日的30日线受阻,即便日后会向上突破,可是,要消化快速下降的30日线,并使之转平、回升还需要时间,年内的有限交易日显然已经不够;三是,报载,历来12月,除了07年,都交投较为清淡。笔者在周评中已经预计,年内总体为“小幅震荡攀升“格局。
那么,在股指年内不具备大幅上扬的条件下,基金经理们如果想以“押宝”的方式,来大幅度提升自己的业绩,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大问题:各类机构的研判大市和个股的“调研报告”,包括评级、推荐“金股”等,报载,都通不过“市场的检验”,普遍属于“不靠谱”,因此,如何“压对宝”?恐怕,谁也说不准。这就和赌博一样,必输无疑。
其次,产品中,创业板:80多倍的市盈率,以及平均效益不及中小板,显然,风险相对较高。
再次,其实这个市场上,已经发展到了极端:机构和大户筹码占近80%的比例,而散户有所筹码仅占了20%略多一点。散户对市场涨跌的力量是相互抵消的,当前,市场上,杀来杀去,也都是机构大户之间的“厮杀”。杀来杀去,谁也没占到便宜,机构国庆后大面积被套也证明了这一点。大蓝筹的主要问题是,谁也当不了家,做不了庄,你要是拉高,我就出货给你,所以,大盘股成了机构11月份减仓的重点。大家都跑到中小板和创业板里去了。原因:盘子越小,越好控盘、坐庄,相对于大盘股来说,没有较大实力的机构“对着干”。
其实,我们的基金经理们思路应该再宽阔一些——与其在A股中兜圈子,何必不跳出这个圈子,从B股市场找些出路?这个问题,笔者在去年底就说过了:“当前,市场中最有投资价值的产品就是B股”,今年,事实已经证明:B股的表现比起A股来不知强了多少倍,尤其是深圳B股,已经刷新了07年以前的历史新高。……这个当然可以考虑回避,但是,沪B股呢?
B股由于多年无人问津,属于“被遗忘的角落”,按当前标准而言,基本上都是属于“中小盘”股,军工、能源、重组……题材也都有,而且,还具有A股所无法比拟的三大优势:一是,无增容扩股、“天量”新股上市和“天量”解禁之烦恼;二是,B股的历史问题总要解决,无论以何种方式来解决,其效果,都不亚于当前A股中的“重组概念”等题材的“井喷”式效果。三是,尽管B股已经涨了很多,但沪B平均价格却仅仅刚从A股的一半回到不足三分之二的水平,如以价值投资观点来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这些优势,在笔者以前的有关博文中,也都提到过。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沪B股的当前的斜率来看,后市B股的涨幅要远远大于A股的涨幅。
当下,沪B股的回调已经结束,新的起点刚刚形成,参阅下图:
沪B指这样的技术走势,沪A股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媲美”的。
,
既然没有捷径,何不另辟蹊径?
与其“押宝赌变盘”,何不做“稳操胜券”之选项?
基金经理们是不是该换一个“脑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