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频频提高准备金率 收缩流动性已成必然
(2010-12-10 21:05:00)
标签:
财经流动性准备金率 |
分类: 财经思维 |
今晚,央行再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连续第六次提高准备金率了。目前的准备金率,各大商业银行已经达到19%-19.5%的历史最高水平。准备金率的不断创出新高,表明央行对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央行对流动性近期调控的决心。
通常,调控通胀率,抑制通胀的有效措施,效果上,莫过于提高利率和汇率升值两个办法。但,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是:既不允许利率提高(利率提高后,由于对外利差的扩大,会导致热钱进一步流入),同样,也不允许人民币进行过快升值(抑制出口,扩大进口。外贸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会导致外贸出口企业大面积亏损,造成就业困难)。因此可见,央行的调控措施已经极其有限,不得已而采取对经济副作用较小的提高准备金率(以减少信贷增量)的办法,来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多,而出现的通胀急升的问题。
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屡创历史新高,下一步,可以预见,央行将会采取央票、国债、适当降低外汇占款这些“软性”公开市场操作等调整措施,而尽量避免过多用调高利率这样的“硬性”调整措施。
CRB指数当前已经回升到了07年的危机前历史最高点附近,后市还将创出新高。可见,主要敏感商品的价格高企将会迅速传导到各种商品上来,这里面,还有个经济上持续“发酵”和“蔓延”的过程。因此,今后,国内全面的通胀压力也越来越重。
进入加息周期已无悬念。迟不如早,越早加息效果越好。每一措施都有个滞后的效应过程,不能等到通胀加速了,再来考虑加息,弄个手忙脚乱。
输入性通胀,已经成为当前新兴国家的难题,我国也不例外,收缩流动性已经成为必然。
收缩流动性,对股市则是重大利空。
提高准备金率,则会削弱银行的放贷能力,减少放贷增量,相应减少金融企业盈利能力,对金融企业构成短线利空。
新闻链接:《新闻分析:央行年内六度上调准备金率的背后》
后一篇:B股:强势整理 后市仍可看高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