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CRB指数对国内物价的影响(CRB指数实证研究之五)

标签:
财经crb指数实证研究物价通胀 |
分类: 其他分析 |
国内为什么会出现“豆你玩,祘你狠”以及白糖、食用油等农产品、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的情况,甚至汽油价格的近期调价再次刷新了国内油价的历史最高纪录?当前的物价是怎么样的?通胀到底有多严重,或者能否得到政府的有效控制?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看一下CRB指数的走势图。
下图为CRB指数的周k线图:
全球经济市场当前基本上划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缓慢复苏以及通货紧缩,另一个是以中国等国家为首的新兴国家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伴生性的通胀压力。
而我们知道:CRB指数的走势是与经济周期是密切关联的,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参阅俺以前的《CRB指数研究》系列),其经济原理是:景气时,对原材料的生产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增加,导致CRB指数上升;危机时,则相反,对原材料的生产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都会减少,因而导致CRB指数的下跌。
另一个影响CRB指数的重要因素,就是美元。作为计价基础货币的美元走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对CRB指数构成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负相关的。
那么,在CRB指数令人吃惊地达到08年历史前期高点附近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不仅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在大量堆积,以及在新兴国家急剧上升的“通货膨胀率”。
CRB指数中以白糖、棉花代表的农产品类,以黄金为代表的金属类,他们的不断的历史新高纪录,无疑将会传导到其他产品价格当中去。主要、敏感产品的价格走势,决定并影响其他产品,包括次要产品和上下游关联产品的价格。一传十,十传百,价格攀升的通胀因子,就这样扩散开来了,如果不能加以有效控制的话,严重时,就会形成全面的通货膨胀危机。
我们国家的经济学家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上半年还信誓旦旦地说“通胀会稳定在3%以内”,可昨天,发改委就坦诚:“有困难”。其实,我们只要看看上图中CRB指数的“巨大”的涨幅,就明白“将通胀率控制在3%以内”的说法,是多么地可笑!难道CRB指数(代表19中主要商品)不是商品价格(物价)?!
国外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无疑,将会通过价格的传导机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迅速传导到国内的物价上来。否则,国际、国内的“套利”机会存在,就会使得国内外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会被迅速的“填平补齐”。说实话,我们当前国内的大企业大大多都在做这个“国际倒爷”的差事:利用同种产品的在不同市场上的不同价格进行倒卖,来赚取两者之间的价差。包括,年内报道的某家石油巨头,在国内市场用油紧缺的情况下,偷偷将油出口到境外,来获取境内外的差价。企业,无论是否是国有、民营,还是垄断巨头企业,在国内外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其“趋利”的本性是相同的,不会因政策限制和国内市场任务需要而改变。(补:今日新闻链接《柴油荒内幕:两巨头曾不惜低价加大出口去库存》)
今年以来,CRB指数已经从年初的484点上升到了现在的572点,上涨的幅度高达18.18%!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国内目前面临的通胀压力有多重了。同样,我们也会明白:最近国内有专家们预计的“今年11月国内通胀将达到峰值”的结论性预言,显然,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般的“无法兑现的诺言”。
在CRB指数当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类产品——能源类还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但是,石油近期的对85美元/桶的突破,就说明了能源类已经开始“补涨”的过程。石油价格的上涨,无疑将使得所有企业燃料成本增加,以及投机性需求的大量增加,从而再度推动物价的全面上扬。
只要看看上图,就会明白:当前的通胀形势是多么地严峻!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明年的通胀压力将会更大。在经济复苏加快或高涨过程中,通胀,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难题”,各国采取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尽相同。
CRB指数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未来我国的物价走势情况,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只有积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对未来的通胀形势作出准确的研判和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