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当前大势的研判
研判大势非常重要:在股票市场中,80%以上的股票都是随着大盘走,大盘走势影响并决定着绝大多数个股的走势。如果大盘出现较长时间的下跌,则除了热门个股外,绝大多数股票都不能幸免,也会随着大盘的不断下跌而出现下跌;反之,亦然。
牛市中,不管任何股票都有上涨的机会,而在熊市中,所有股票都有下跌的可能。因此,对于大势研判的准确与否是能否保持获利的最基本的条件。
因此,能否盈利或者亏损,最基本的就是必须掌握住大盘的趋势方向。大盘的趋势方向无外乎三种:上涨、整理、下降。必须牢记一条:日线反映的是短期走势,是市场各种消息面、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等各种因素的集合,不反映大盘的中长期趋势,它是围绕趋势而上下波动的。
研判股市的中长期趋势,在考虑基本面、政策面的因素之外,通常可以用技术分析来加以辅助研判,主要是以大盘的周K线,甚至月K线来加以分析。
俺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周K线图上加上自己习惯用的拐点指标就可以了,操作十分简便:碰到出现买点就加仓;出现卖点就减仓。(图一的三个附图都是指示拐点(买卖点)的技术指标,读者可以找一种适合自己的。)

从上图可以研判出,当前沪市大盘的整体趋势是:中期整理形态。整理形态中的操作策略就是:逢低进,逢高出。换句话来说,就是买点出现就加仓,卖点出现就是减仓。具体操作时,则用日K线图的指示来操作。如下图:

从日K线图我们可以看出:短期沪市的底部已经做成,主图以及三个附图都显示“买点”成立,因此,这个时候(节前几天和现在)就是加仓的最好时机(直到卖点出现开始减仓)。
二、
个股选择
目前IPO速度越来越快,两市当中可供选择的股票也越来越多。对大盘的研判已经告诉我们:大盘在“整理形态”的大趋势中,目前的出现的短期买点的性质只能是:超跌反弹。
因此,选择的个股也要从“超跌反弹”的角度来考虑,而必须回避前期热炒的“热门股”或“强势股”,这些股反弹没有空间。要知道,任何股票都是处在强弱转换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在主力“建仓吸筹、震仓”阶段主动介入,难道等到其“拉高、派发”阶段再介入吗?追强势股的最大风险就在于“高山站岗”。因此,重点放在选择:跌幅较大的绩优股上面。我总结,选股时可以参考下列原则:
1.
坚决回避前期热门股和强势股,因为这些股不存在反弹空间的问题;同时,注意回避大盘股,做“超跌反弹”时中小盘的绩优股反弹速度和高度,均优于大盘绩优股股。
2.
股价严重超跌,最好跌幅在30%以上。跌幅越深,反弹空间越大。
3.
股票基本面良好。市盈率低于40,越低越好,无重大利空消息。
4.
个股技术形态良好。比如,横盘整理、W形态、正在走右肩形态、园底、技术指标出现底背离、金叉、均线走平或掉头向上等形态。
5.
个股拐点出现两天,涨幅不大。最好成交量配合放大。
这里放上三只股票(电脑根据自定的原则,自动选出的股票,不是推荐),供后市验证:宁波联合(10.79元)、龙元建设(13.75元)、滨江集团(12.46元)
三、要注意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1.
“
买强势股“的认识误区。我已经多少年都不看股评了,其原因也是因为吃亏上当、付了很多的学费才总结出来的。凡是报上或者各种渠道传播的“黑马”“热门股”“强势股”等,无一不是已经上涨很多的股票,绝没有一只黑马还在底部或者刚刚启动时就推荐的。主力绝不会把他建仓的位置告诉你,人家积极“推荐”,说的天花乱坠,无非是要散户出来“抬轿子”或者拉高后让你“接盘”,等到全国的散户都知道这是一匹黑马时,股价一定是到了“山顶”。因此,不追热门股和不看“黑马推荐”是明智的选择。
2.
“止损点“的误区。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强调一点,做股票一定要设好止损位置,一旦跌破就坚决止损,防止亏损扩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止损点的设置,的确在熊市当中是最好的选择,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在牛皮盘整(整理形态)和牛市当中,所谓的止损则是重大的错误。因为,在整理趋势或者上涨趋势(牛市)当中,大盘的每一次剧烈下跌都是“抄底”(短期底部)的好机会,而止损通常会割在了底部。
在当前“整理趋势”当中,散户们通常需要注意的是:大盘(包括个股)如果涨了一个星期,就不能再买进,必须等回调才能考虑买进;而大盘(
包括个股)如果连跌了一个星期,就绝不能再卖出,必须等待反弹再卖出。
在当前“整理趋势”当中,增仓和减仓的技术运用,以及摊平法则的运用,则是最好的选择策略。
而牛市当中,逢跌就买和坚决捂股,则是最好的策略。比如去年1600多点到3400多点的那一段时间,什么股都涨,只是幅度各有不同而已,有不少股票都翻了一二倍以上。但,去年有几个人受益达一倍以上?十个人当中不足一个!
3.
专家言论的误区。很多没有经验的散户,往往喜欢看专家的言论,参考他们的意见或评论来决定进出。其实,这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专家往往一致的时候,市场却是相反的走势。这在历史上屡试不爽,大盘在6000点以上时所有机构和专家一致看多,而大盘跌至1600多点时又一致看空。今年年初,所有专家、机构都认为大盘能够延续去年的上涨走势,一致把眼睛看到了3800点以上,但实际上却是开年后大盘一直走低。这实际上就是“相反理论”的奥妙和神秘之处:总是让专家大跌眼镜。因此,要想在这“刀头嗜血”的股市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的盈利模式和主见,切莫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4.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派分析的误区
目前,看好国内股市的人主要是从国内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并保持快速发展的角度,做出后市向好的判断的,这也包括了很多国内的投行,如高盛、花旗都认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改善、提高,会使得国内股市年内上到四千点以上。其实,国内股市与国外股市(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国内经济的向好并不代表国内股市的必然向好,很多时候国内股市的大盘走势,却与经济的向好走势恰恰相反(历史上多次的“过山车”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误区的关键就在于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的原理:股价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今年的天量及高速扩容(一月份扩容为13年来的最高!你能想象吗?)导致大盘的供求关系一再被打破,失去了平衡。股票的电子化和无限制的“创设”,为大盘的暴跌埋下了伏笔:哪怕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第一,就算你增长20%,我的无节制的“创设”扩容,照样能够把你(大盘)打回历史的最低点。因此,经济的好转绝不等同于股市的向好,这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有兴趣的话,可以参阅俺以前写的《股市:沉重的思考》系列)。
目前,看空国内股市的专家相当多,几乎所有的技术派专家都持中长期看空后市的观点:当前大盘的牛熊分界线已经跌破,出现了中长线的“技术死叉”,因此,后市很难看好。其实,这也是个误区,因为在趋势的“整理形态“过程中,死叉和金叉都失去了作用,金叉和死叉只有在牛市或者熊市确认后才有作用,但在”牛皮市“或者”整理形态“中是失效的。在整理态势中出现的金叉或者死叉都有可能是技术骗线和陷阱,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移动均线(理论)、MACD、KDJ之类的技术指标来指导自己的操作。我感觉,此时研判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拐点”指标和资金流入流出指标,来对大势进行研判,可能更有效地避免技术骗线的干扰和减少对后市大势的错误研判。
四、当前操盘策略
按照上述所述,在当前在大的整理趋势当中,按照拐点指标指示的买卖点进行操作,逢低进逢高出,波段操作,俺觉得,不失为当前最好的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