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看名博有感

(2009-12-13 21:21:18)
标签:

股票

财经

股评

名博

观感

分类: 股事论谈

 

周末, 不上班,闲着无聊,第一次信步遛弯到几个著名财经评论人、股评人的博客里泡了半天,转了一圈,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看得笔者摇头晃脑,啧啧有声,不知说什么才好。

 

比如,看的第一位博客的博主,是当今经济界绝对的“大腕级名人”,才发表的一篇股市分析文章也实在让人搞不懂:文章第一部分是当日大盘的分时图(连个成交量都没有)的拷贝,第二部分列举了几个最新的财经消息,第三部分就得出了次日大盘的上涨或下跌的结论。我想,这种大师级的人物的分析总应该比别人的更有见地一些吧,起码也得基本功要扎实一些。立论的正确与否,必须基于分析得有根有据,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如果这样写股评文章,那还和那些广大的整日里泡在营业大厅里的散户有何区别?那些散户(以及机构)掌握的信息不得见比这位大师少,盯盘时间相信也比“大师”多得多。真不愧是“大师”,仅仅一个分时图,几条最新的财经信息,就敢得出后面的次日涨跌结论,实在让人“佩服”和震惊不已。说实在的,我真想问这位“大师”一句:万一当日美股大跌或大涨怎么办?万一有重大消息怎么办?万一又闹个“半夜鸡叫”、“汶川地震” 什么什么的……你这结论还正确吗?要知道,股市里太多万一了。且不说真有故事的,就是没有故事的也常常会编出故事来。股市,本身就不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消息,也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

 

消息和当日的分时图,只能影响股价的短期走势,但不会影响、也不能反映股价的中长期趋势。决定股价中长期走势的,只能是经济的景气周期以及股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的变动。这样糊弄散户,其实是误导了别人,也误导了自己。

 

再有一位“大师级”博主的的最新博文,请原谅,我原文照抄(拷贝)如下:“本周初我认为本周主体以震荡为主,可能会收一小周阳线,但是目标不会越过3361。但收盘来看,3361没有越过,不过周线是收了一小阴。没有达到收阳的目的,从周收盘来看,指数重回周线与月线的压力线下方,可见在本周的震荡过程中,空方占了优势,这也与我们每日盘中直播时看法基本相近,但是不同的是,在这个震荡收阴的过程中,一周来收了四阴小阳(原文如此),说明空方的优势非常明显,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成交量出现大幅萎缩,这也说明多方短期失去了向上进攻的决心。以此来看,大盘下周仍然存在着可能下调或继续以震荡为主的走势,……”

这段落,说明了三个问题:其一,预测一个周阳线(上涨),结果却是个周阴线(下跌),预测失败;其二,尽管周内每日预测,“但不同的是,……收了四个小阴线”,每日短线盯盘预测结果,仍是失败。其三,最奇怪的是,我不知他怎么又得出“以此看来,大盘下周仍然存在可能下调”走势的推论。四小阴,就说明“空方优势非常明显”?从而推出下周大盘就可能继续收阴de结论?立论显然并不充分:尽管本周出现了四小阴的走势,但在短线走势过程中,下周大盘并非只有持续下跌的可能性。随着股指的下跌获利盘、解套盘、割肉盘的逐步消化,大盘的压力与风险也随着指数的下跌而得到了释放,因此大盘被抄底主力资金拉起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不能因前面持续收阴,就判断后面也会收阴。这样的结果不成立,构不成因果关系。

 

同时,该博文中“成交量出现大幅萎缩,这也说明多方短期失去了向上进攻的决心”的结论也不全面。在股指下跌过程中,成交量的萎缩,只说明多头的暂时退却,同时,也是空方做空意愿、做空动能的消弱和惜售的增加。多方的退却,不能就说明多方就一定“短期内失去了向上进攻的决心”。

 

其实,我佩服这位大师当众承认连续预测失败的勇气,但不应该是我来提醒这位大师:从理论上来说,股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从而空方继续做空的动能在相对减小,而多方力量逐渐变得强大;反之,股指越高,投资风险越大,空方的阵营逐步得到增强,多方继续上攻的意愿则会相对减少。因此,尽管四个小阴线和缩量,并不代表下周只有下跌的一种可能,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大盘被多头迅速拉起的可能!

 

如果从周线、日线图来看,本周股指的这种走势,我觉得倒更像是大盘受制于压力位的短期走势,主力借利空因素顺势洗盘,借机调仓、建仓,其实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主力在酝酿向上突破前的“前奏曲”,然后发动力量展开新一轮的新的向上的大的行情。请参阅笔者本博的几篇拙作。

 

此后,又看了几位著名博主的高论,也是大开眼界。有的写得着实精彩,令人叹为观止。可多数……唉,算了,不提也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