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新编(相声,马季)
甲 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
乙 对!因为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甲
特别是一个相声演员,对祖国语言要不断地研究。
乙 当然!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嘛,你研究得怎么样?
甲
啊!……你还看不出来么?我把肚子都研究大了。
乙 这肚子跟研究语言有什么关系?
甲 太有关系了,我研究一点儿装里面一点儿,装来装去日久天长大肚皮了。
乙 没听说过,你那是脂肪太厚,营养过剩。
甲 不!我这是语言过剩,他们都说我是满腹经纶。你要不信,你上这摸摸。
乙 这语言还能摸出来?
甲 太多了,一摸就摸出来。
乙 好!我摸摸。
甲 可别使劲儿,一使劲儿挤出来就浪费了。
乙 我轻着点摸。这是什么?
甲 一大块的?
乙 啊!
甲 这是外国语。
乙 外国语也研究?
甲 Yes!
乙 就别说了。
甲 不是我说的,是你给我挤出来的。
乙 这儿是什么?
甲 这是少数民族语。
乙 这儿?
甲 这是汉语。
乙 这儿?
甲 这是方言土语。
乙 这儿?
甲 民间谚语。
乙 这儿?
甲 歇后语。
乙 这儿?
甲 成语。
乙 这儿呢?
甲 一条一条的?
乙 啊!
甲 这是排骨。
乙 嗐!你研究这么多语言,最精的是哪一种?
甲 那要算成语。我这人对成语有特殊的爱好,研究时间最长,积累得最丰富。
乙 是啊,成语有什么特点?
甲
成语文字简练,语意深刻,人们都喜欢使用。如果不用成语,写出文章来没有色彩,说出话来没有味道。
乙 你举个例子。
甲
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大家只有“同甘共苦”,才能够“同心同德”干四化。
乙 这谁都听得懂。
甲 一句话用了两个成语。
乙 “同甘共苦”,“同心同德”。
甲
把全国人民大搞四化的决心和态度全概括进去了。
乙 对呀!
甲
要是不会用这两个成语,用一般文字代替,说出来就哕里哕嗦了。
乙 那怎么说呀?
甲
我们大家只有有罪一块受,有福一块享。有了甜的大伙分着吃,有了苦的谁也跑不了。谁也别藏,谁也别躲,谁也别争,谁也别抢,谁也别多,谁也别少,谁也别特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个心眼儿,一个劲头儿,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德行,一个模样
乙
行了,行了!看来该用成语。
,
甲 成语的含意,用白话表达不出来。
乙 行!看来你对成语是有点儿研究。
甲 当然了。
乙 这样吧!咱俩在这儿说说成语怎么样?
甲 噢!你也会说。
乙
这有什么。说成语虽不敢说“略胜一筹”,起码也和你“不相上下”。(摇头得意)
甲
哎呀!瞧他这样儿是“洋洋得意”,“摇头摆尾”。
乙 谁呀!
甲
你要能说,咱俩比着说,看谁用成语用得最恰当,看谁说得最巧妙。
乙
那就开始吧!我说长安街的夜晚,“十里长街”,“火树银花”。
甲
是两个成语。我说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古色古香”。
乙 人民大会堂“巍然屹立”,“气势雄伟”。
甲 纪念堂“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乙 好!中山公园“春光明媚”,“百花吐艳”。
甲 文化宫“景色宜人”不可多看。
乙 什么叫不可多看哪?
甲 那儿尽谈恋爱的。
乙 嗐!我说剧场里“人山人海”,“座无虚席”。
甲 我说观众们“笑逐颜开”,“目不斜视”。
乙 怎么叫“目不斜视”?
甲 观众看节目两眼全盯在台上。
乙
嘿!我再说咱俩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甲
好!咱俩可以说“比翼双飞”,“狼狈为奸”……
乙 啊!?
甲 这不太合适。
乙 我这个人“才华出众”。
甲 你呀?我这个人是“智慧过人”。
乙 嗯!我是“多才多艺”。
甲 我是“祖国花朵”。
乙 你呀!我“出类拔萃”。
甲 我“登峰造极”。
乙 他老比我高,我“谦虚谨慎”。
甲
我“和蔼可亲”。
’
乙 我比您是“望尘莫及”。
甲 我比您是“小巫见大巫”。
乙 我比您好比“九牛一毛”。
甲 我比您好比“沧海一粟”。
乙 他又谦虚上了。我长得“眉清目秀”。
甲 我长得“小巧玲珑”。
乙 你还“小巧玲珑”哪?
甲 你还“眉清目秀”哪?咳!这成语说得还行吧?
乙 可以!
甲 那咱再接着说贬义的成语。
乙 什么叫贬义的?
甲
刚才说的大都是好的,那是褒义。现在说贬义的,专门说坏的。
乙 说坏的你说不过我。
甲 那当然了,你比我坏多了。
乙 你才坏呢!现在开始吧。
甲
你那相声说的是“语无伦次”,“杂乱无章”啊!
乙 你呢,“甜言蜜语”,“空洞无物”。
甲 你的表演“矫揉造作”,“哗众取宠”。
乙 你是“油腔滑调”,“不堪入耳”。
甲 你“口若悬河”,“口蜜腹剑”。
乙 你“嘻皮笑脸”,“笑里藏刀”。
甲 你“胸无点墨”,“沽名钓誉”。
乙 你“不学无术”,“欺世盗名”。
甲 瞧你这模样,“肥头大耳”,“呆头呆脑”!
乙 你好!“大腹便便”,“脑满肠肥”!
甲 你“异想天开”。
乙 你“胡言乱语”。
甲 你“胡作非为”。
乙 你“自命不凡”。
甲 你“厚颜无耻”。
乙 你“臭名昭著”。
甲 你“阴险毒辣”。
乙 你……
甲
你“无法无天”,你“非驴非马”,“气急败坏”,“阳奉阴违”,“称王称霸”,“两面三刀”,“贼眉鼠眼”,“罪该万死”,“死有余辜”,“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乙 你什么毛病啊!
甲 这贬义成语用得怎么样?
乙 不怎么样,全扣我头上了。
甲 这叫“罪有应得”嘛。
乙 又来了!这说的全是贬义成语。
甲
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有力的武器。
乙 对,可不能“一知半解”,“张冠李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