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北教育教学
湖北教育教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8,373
  • 关注人气:1,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类文本解读策略

(2017-06-19 16:00:11)
分类: 约稿

什么是散文,历来都有争议。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用到一个词“论文叙笔”。他所说的“文”是有韵的,“笔”是无韵的,这是目前可以查到的对散文最早的界定,即押韵的是韵文,不押韵的是散文。梁代的萧统编《文选》,提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用来区别有文学性的散文和没有文学性的应用文。“沉思”,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意味;“翰藻”就是语言的形式之美。王荣生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文学体裁“三分法”,即纯文学(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性散文、实用性文章。本期所讨论的散文,仅指“文学性散文”;所依据的文本,仅限于现有各版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

语文教学,绝大部分课时用于阅读教学,而散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所以关注阅读教学的问题,散文教学是重中之重就目前散文教学的情况来看,文体意识淡薄、未着眼于作者主体、内容选择失当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文本解读”的问题,教师只有遵循散文解读理论来解读散文,才能确定与散文相匹配的解读方法,得出与散文特点相符合的解读结果,进而根据学生实情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梁实秋先生说,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作者眼里主观的人、事、景、物在散文中是记叙、描写的客体。散文的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 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他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从而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直白地讲,解读散文类文本,关键在于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和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本期,请围绕散文类文本解读策略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谈谈散文类文本解读策略的原则、方法以及具体的解读策略;也可以围绕某一种策略,谈谈具体的操作步骤;还可以结合某一个具体文本,谈谈自己运用了怎样的文本解读策略,等等。文章要求原创,内容充实,观点、论据合理,篇幅以4000字左右为宜,优秀稿件也可不限篇幅。请于2017年7月20日前交稿,稿件发送至:jchtougao@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