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这虽然是一篇回忆录,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那个年代,成千上万城市青年来的广阔的天地,写下一篇篇妍丽的篇章,我们都是执笔者。)
在我们宣传队演出的节目单中,除了按照上级领导意图安排的节目外,也围绕和结合着当时的形势需要来增减节目单。比如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是我们宣传队的开场戏,有领唱、合唱,服装是陕北乡民打扮,每人围个黑色的肚兜兜。领唱的是陈琳,参加演出由成员有陈林,朱琼、马涛、张兰、陈兰、党荣、郭珍、林红、李月、郭震、胡培等。
师宣队演完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后照的(部分演员)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展现的一幅历史画卷,它生动的描绘了一段重要的革命历史史实即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从此之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移到了西北的历史。西北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直到建立新中国。在共和国五十年大庆时,中央电视台也曾把这首歌列入“百年经典”音乐作品而播出。
当时在我们的节目单中,这也是一个每台必上的合唱,这首合唱我记得很受大家的欢迎,特别是到陕北演出,经常谢幕下不来,我们领唱的陈林会反复谢幕,老区百姓的纯朴感情可见一斑。
五十年前剧照 练功 胡玉培 霍世灿
我呢,现在把回忆起来的节目单写出来,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我们共同来分享那个年代愉快的演出生活,回味单纯、天真、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感觉,我更要大声的疾呼:我们也都年轻过。
当时我们下去演出的节目单我记得大概是有这些,一台完整的“龙江颂”本戏、男、女声小合唱、男、女声独唱、舞蹈《插秧舞》、《喜开镰》、《丰收乐》、《洗衣歌》,《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等,这些舞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军垦战士从插秧、开镰收割、晒场扬场到丰收喜庆的场面以及劳动之余女性战士活泼、温柔、漂亮美丽的一面还有男战士的粗狂和活泼。另外还有小舞剧,送盐,半夜鸡叫等。
宣传队创作的男生小合唱《我们八个小伙子》,歌词开头好像是“八个小伙子、都在一个班,一块参加軍垦部队来到了南泥湾、我家在北京、我家在上海……。由霍灿,铁荣,胡培,苏柯,郭震,金海,马滨,葛成参加演出。
女声小合唱应该有陈林,朱琼、马涛、张兰、陈兰、党荣、郭珍等参加演出。
男、女声独唱由金海、林业、陈琳、彭林担任独唱演员。《打起手鼓唱起歌》、新疆歌都是当时备受欢迎的。
豫剧《育新人》演员由党荣、张英、郭珍。
山东柳琴郭珍演唱、“红宁家书”由霍灿和金惠演出
器乐节目有琵琶独奏“瑶族午曲”由陈大演奏、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喜洋洋”由王鹏演奏,还有笛子独奏、器乐小合奏等。
另有快板、相声、秦腔清唱等,京剧样板戏片段“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五十年前剧照
男生小合唱《我们八个小伙子》 手风琴伴奏:孙大虹
五十年前剧照 《山东琴书》 党育荣、郭慧珍 军区汇演
乐队伴奏:杜正茂 二师乐队
(京剧龙江颂剧照)
京剧“龙江颂”扮演者的名单:
江水英
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 由张群英扮演
阿坚伯
龙江大队第四生产小队队长,党支部委员 由霍世灿扮演
李志田
龙江大队队长,党支部委员 由铁国荣扮演
阿 莲 龙江大队团支部书记 由金 惠扮演
阿 更——龙江大队第八生产小队队长 由胡培玉扮演
宝 成——龙江大队社员 由杨东厉扮演
常 富——龙江大队社员,富裕中农,宝成之父 由金振海扮演
龙江大队男社员甲、乙、丙;女社员甲、乙 由林继业等扮演
盼水妈——后山公社老贫农 由党育荣扮演
小 红——盼水妈的孙女 由杨红霞扮演
后山民工甲 由葛维成扮演
解放军甲、乙 由郭文震、赵光春扮演
解放军若干人、后山社员若干人
龙江大队社员苦干人
粮站管理员 由苏润柯扮演
黄国忠
暗藏在龙江大队的阶级敌人 由马渭宾扮演
以上节目基本组成了一台大戏京剧“龙江颂”全本和一台由吹、拉、弹、唱、跳组成的大杂烩小节目,这两台节目根据需要选择演出。而在实际演出中有时没有办法明显区分的。
宣传队除了规定每年有半年的时间下基层常规演出外,余下的时间就在师部排练新节目、整顿思想、劳动锻炼和体力修整,但不管做什么,每天的一小时的练功是必不可少的。
说起练功,我们这里特别要提一提郭震,男演员进960宣传队大都从事基层宣传工作,锻炼身段是必修的一门课程。当时小郭年龄比较小,也许接触练功机会不多,有时练功拿大顶,小郭的样子十分滑稽,有时会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这里再特别补充一点:由于编制有限,所以宣传队没有单独或专职的化妆人员,所有的化妆都是有演员自己完成,这就造成演员妆不一定完全统一。比如:底妆色号不可能一样,每个人的肤色也都不一样。好在当时灯光条件很差,色温也没有标准统一。尽管会影响演出效果,但是就不一定是主要因素了。这里还要提一笔,小郭(男)每次化妆时间较紧(每次演出他要装台),再加之实践少,他的妆大家戏称(大熊猫)哈,哈,哈。
定妆剧照
乐队的练功和准备工作同样十分艰辛,乐手们抱着乐器,不管风吹雨打天冷天热,一段曲子重复练上成百上千遍。比如我们排演“龙江颂”就完全是自力更生,没有现成的资料也没有指导。记得当时也没有总谱,乐队的王钺听着录音机硬是一个一个音符的记录。夜深人静其他宿舍早已熄灯就寝,王钺在昏暗的灯光下听谱记谱,桌上的烟缸丢满了烟头,困了洗洗脸活动活动。就这样化了不到一周时间,“龙江颂”的总谱就这样完成了,全队顺利进入排练阶段。
除了宣传队学习排练,在这里我十分有必要写上一笔,那时的宣传队还是一个大课堂,一个互相学习自我学习的大课堂。大家一定可以想象,演员和乐队都有自己的主业,真如弹钢琴一般十个手指配合,才能有最美妙的歌声一样,演员和乐队在台上完美配合,大家各司其职,才能博得观众完美的掌声。而台下宣传队就是一个大课堂大家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比如:乐队的孙虹就收了二个演员做徒弟,一个女徒弟林红、一个男徒弟学习手风琴,而演员马滨跟着乐队学圆号。这样的学习气氛当时在宣传队比比皆是。
那时根据上级首长的安排,宣传队每一年都要下去巡回演出。一般都需要三四辆大卡车来装道具、服装、乐器和灯光设备,条件好一些会安排一辆大客车给演员、乐队乘坐,否则大家都坐大卡车,我们男演员多数还押车。演出一场就换一个地方,一天坐车赶路上百里是家常便饭。有时大伙儿还没睡够就被起床的哨子唤醒,稀里糊涂就被“赶上”车,找一个合适的位子蒙上军大衣继续睡。
记得有一次我和赵春、葛成等坐在大卡车装的灯光箱上,大家都没有睡醒嘛上了车后继续睡,随着车辆颠簸的节奏摇头晃脑的。这段路弯道多路面也不好,车辆颠颠簸簸经过一个大坑没法躲避,后轮一跳就把我们摔到了车厢里,还算好没有甩出去。就这以后,凡是一上车有人就会提醒:千万不要睡觉啊!
还有一次记得是到陕北演出,我们都坐大卡车三四辆车同行。天气已经转冷,我们赶路的前一天好像还下过雪,放眼望去秦川山峦一片白雪皑皑。车辆都套上了防滑链,开车的小战士也给大家作了交待,在车上尽量不要来回走动保持平衡。大家上车以后再也不敢睡觉,睁大眼睛也不说话,裹着军大衣缩在车厢里,四周安静的只有“呼呼”的风声,偶尔的汽车喇叭声和轮胎套上防滑链压在雪地上的“兹、兹”声。
秦川的山路转弯急还多小坡,特别是行进在一段盘山路上,虽然山路一圈圈落差并不大,也就是不到十米吧,但听着车辆引擎沉重的吼叫声,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装道具、灯光的车载重也大,当感觉到车不走了、引擎声越来越大、车反而往下滑,大家不免发出一阵子尖叫声。
从那以后,我们不约而同在坐车赶路时不会睡觉、再也不会沉默,说笑话的、讲故事的还有唱的,攒足了精神一路笑声一路歌,体现了我们宣传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当然也有以此来掩盖我们内心坐车的一丝恐惧一些心理吧。
还记得一次演出大家都在侯台(是指下一个轮到节目的全部演员,都在舞台边缘等着,不能做任何事情,更不能随意走动)。我由于为了下一个节目的准备,像一个耗子似的满后台乱窜。有时台搭的较小后台有较暗,不免会把后台的人踩一脚(因为大家都席地而坐)。记得有一次我狠狠地踩了杨霞一脚,不料她无动于衷。我至今都有些不明白:是我瞬间产生轻功还是杨霞瞬间没有知觉?因为给我踩到过的人,不是轻轻发出怪叫,就会在我小腿上来一记作为回报的。
由于我们每次演出,特别是巡回演出,每到一处多数是掌声和鲜花。实际倒不一定我们水平有多高,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基层文艺生活太匮乏。所以,不免会在行动话语间有一些骄傲的流露。
为此每年巡回演出后都会召开总结会,总结下去巡回演出的不足之处,表扬一下好人好事,给大家打打先板子再鼓鼓劲。记得有一年开总结会,上级也派师部许干事参加。开会时大家黑着脸不说话,后来才知道有一部分人当时预先知道开会的内容了,而且知道这个内容不好谈,而我呢傻乎乎的什么都不知道。一会儿李指导员开始说了,今天我们大家总结一下关于放“屁”的问题,大家想想是啊,屁是人身之气哪有不放之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这个话题看来真有点无聊,但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次到了一个地方演出,正演着到关键时刻,不知谁没忍住漏了气。这下可好,一个忍不住笑了,第二个也没忍住也笑了,结果引起笑场。说起笑场,这是说大就是大说小也是小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这台上演员严格按背诵的台词走,上一句下一句各演员心里都有数。冷不丁上个演员忘词了,下个演员就可以救场。而一出现突发情况,大家的注意力受到了冲击,就会引起笑场,特别是屁声!如果一个控制住了,就不会传染下一个。要是没控制住这后果会很严重的。
还有一次到下面演出,这一天恰是一位说不完话的副师长。说话节奏特别慢还不时跑题,说大家的节目呗一转眼就扯到游泳,他的警卫员一个劲儿使颜色他没反映,一个劲说游泳姿势怎样怎样,泳装怎样怎样。这也难怪,部队一年到头备战备荒,清一色的光头小伙看到这么些女兵,准定想多看几眼而这首长也不会例外。我们指导员的级别没他高,就是差半级也只有听的份。
这天说来也巧,我们的男演员表演强度大,加上由于供电问题延长了演出时间,再加上吃饭急肚子有些抗议了。而部队首长讲话是绝对权威下面没有一点声音,真是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而我们这小演员也确实没有眼神,肚子抗议再加上气密性不好,一不留神就跑气。
接下来的事我就不再多说,要说就跑题了,不外乎开会学习再开会再学习,这年头你懂得,屁也是立场问题啊!
(续上一章
没完)作者:郭文震
被撤消的建制第五章节:宣传队的学习和排练
(作者:这虽然是一篇回忆录,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那个年代,成千上万城市青年来的广阔的天地,写下一篇篇妍丽的篇章,我们都是执笔者。)
在我们宣传队演出的节目单中,除了按照上级领导意图安排的节目外,也围绕和结合着当时的形势需要来增减节目单。比如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是我们宣传队的开场戏,有领唱、合唱,服装是陕北乡民打扮,每人围个黑色的肚兜兜。领唱的是陈琳,参加演出由成员有陈林,朱琼、马涛、张兰、陈兰、党荣、郭珍、林红、李月、郭震、胡培等。
师宣队演完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后照的(部分演员)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展现的一幅历史画卷,它生动的描绘了一段重要的革命历史史实即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从此之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移到了西北的历史。西北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直到建立新中国。在共和国五十年大庆时,中央电视台也曾把这首歌列入“百年经典”音乐作品而播出。
当时在我们的节目单中,这也是一个每台必上的合唱,这首合唱我记得很受大家的欢迎,特别是到陕北演出,经常谢幕下不来,我们领唱的陈林会反复谢幕,老区百姓的纯朴感情可见一斑。
五十年前剧照 练功 胡玉培 霍世灿
我呢,现在把回忆起来的节目单写出来,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我们共同来分享那个年代愉快的演出生活,回味单纯、天真、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感觉,我更要大声的疾呼:我们也都年轻过。
当时我们下去演出的节目单我记得大概是有这些,一台完整的“龙江颂”本戏、男、女声小合唱、男、女声独唱、舞蹈《插秧舞》、《喜开镰》、《丰收乐》、《洗衣歌》,《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等,这些舞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军垦战士从插秧、开镰收割、晒场扬场到丰收喜庆的场面以及劳动之余女性战士活泼、温柔、漂亮美丽的一面还有男战士的粗狂和活泼。另外还有小舞剧,送盐,半夜鸡叫等。
宣传队创作的男生小合唱《我们八个小伙子》,歌词开头好像是“八个小伙子、都在一个班,一块参加軍垦部队来到了南泥湾、我家在北京、我家在上海……。由霍灿,铁荣,胡培,苏柯,郭震,金海,马滨,葛成参加演出。
女声小合唱应该有陈林,朱琼、马涛、张兰、陈兰、党荣、郭珍等参加演出。
男、女声独唱由金海、林业、陈琳、彭林担任独唱演员。《打起手鼓唱起歌》、新疆歌都是当时备受欢迎的。
豫剧《育新人》演员由党荣、张英、郭珍。
山东柳琴郭珍演唱、“红宁家书”由霍灿和金惠演出
器乐节目有琵琶独奏“瑶族午曲”由陈大演奏、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喜洋洋”由王鹏演奏,还有笛子独奏、器乐小合奏等。
另有快板、相声、秦腔清唱等,京剧样板戏片段“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五十年前剧照 男生小合唱《我们八个小伙子》 手风琴伴奏:孙大虹
五十年前剧照 《山东琴书》 党育荣、郭慧珍 军区汇演
乐队伴奏:杜正茂 二师乐队
(京剧龙江颂剧照)
京剧“龙江颂”扮演者的名单:
江水英 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 由张群英扮演
阿坚伯 龙江大队第四生产小队队长,党支部委员 由霍世灿扮演
李志田 龙江大队队长,党支部委员 由铁国荣扮演
阿 莲 龙江大队团支部书记 由金 惠扮演
阿 更——龙江大队第八生产小队队长 由胡培玉扮演
宝 成——龙江大队社员 由杨东厉扮演
常 富——龙江大队社员,富裕中农,宝成之父 由金振海扮演
龙江大队男社员甲、乙、丙;女社员甲、乙 由林继业等扮演
盼水妈——后山公社老贫农 由党育荣扮演
小 红——盼水妈的孙女 由杨红霞扮演
后山民工甲 由葛维成扮演
解放军甲、乙 由郭文震、赵光春扮演
解放军若干人、后山社员若干人
龙江大队社员苦干人
粮站管理员 由苏润柯扮演
黄国忠 暗藏在龙江大队的阶级敌人 由马渭宾扮演
以上节目基本组成了一台大戏京剧“龙江颂”全本和一台由吹、拉、弹、唱、跳组成的大杂烩小节目,这两台节目根据需要选择演出。而在实际演出中有时没有办法明显区分的。
宣传队除了规定每年有半年的时间下基层常规演出外,余下的时间就在师部排练新节目、整顿思想、劳动锻炼和体力修整,但不管做什么,每天的一小时的练功是必不可少的。
说起练功,我们这里特别要提一提郭震,男演员进960宣传队大都从事基层宣传工作,锻炼身段是必修的一门课程。当时小郭年龄比较小,也许接触练功机会不多,有时练功拿大顶,小郭的样子十分滑稽,有时会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这里再特别补充一点:由于编制有限,所以宣传队没有单独或专职的化妆人员,所有的化妆都是有演员自己完成,这就造成演员妆不一定完全统一。比如:底妆色号不可能一样,每个人的肤色也都不一样。好在当时灯光条件很差,色温也没有标准统一。尽管会影响演出效果,但是就不一定是主要因素了。这里还要提一笔,小郭(男)每次化妆时间较紧(每次演出他要装台),再加之实践少,他的妆大家戏称(大熊猫)哈,哈,哈。
定妆剧照
乐队的练功和准备工作同样十分艰辛,乐手们抱着乐器,不管风吹雨打天冷天热,一段曲子重复练上成百上千遍。比如我们排演“龙江颂”就完全是自力更生,没有现成的资料也没有指导。记得当时也没有总谱,乐队的王钺听着录音机硬是一个一个音符的记录。夜深人静其他宿舍早已熄灯就寝,王钺在昏暗的灯光下听谱记谱,桌上的烟缸丢满了烟头,困了洗洗脸活动活动。就这样化了不到一周时间,“龙江颂”的总谱就这样完成了,全队顺利进入排练阶段。
除了宣传队学习排练,在这里我十分有必要写上一笔,那时的宣传队还是一个大课堂,一个互相学习自我学习的大课堂。大家一定可以想象,演员和乐队都有自己的主业,真如弹钢琴一般十个手指配合,才能有最美妙的歌声一样,演员和乐队在台上完美配合,大家各司其职,才能博得观众完美的掌声。而台下宣传队就是一个大课堂大家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比如:乐队的孙虹就收了二个演员做徒弟,一个女徒弟林红、一个男徒弟学习手风琴,而演员马滨跟着乐队学圆号。这样的学习气氛当时在宣传队比比皆是。
那时根据上级首长的安排,宣传队每一年都要下去巡回演出。一般都需要三四辆大卡车来装道具、服装、乐器和灯光设备,条件好一些会安排一辆大客车给演员、乐队乘坐,否则大家都坐大卡车,我们男演员多数还押车。演出一场就换一个地方,一天坐车赶路上百里是家常便饭。有时大伙儿还没睡够就被起床的哨子唤醒,稀里糊涂就被“赶上”车,找一个合适的位子蒙上军大衣继续睡。
记得有一次我和赵春、葛成等坐在大卡车装的灯光箱上,大家都没有睡醒嘛上了车后继续睡,随着车辆颠簸的节奏摇头晃脑的。这段路弯道多路面也不好,车辆颠颠簸簸经过一个大坑没法躲避,后轮一跳就把我们摔到了车厢里,还算好没有甩出去。就这以后,凡是一上车有人就会提醒:千万不要睡觉啊!
还有一次记得是到陕北演出,我们都坐大卡车三四辆车同行。天气已经转冷,我们赶路的前一天好像还下过雪,放眼望去秦川山峦一片白雪皑皑。车辆都套上了防滑链,开车的小战士也给大家作了交待,在车上尽量不要来回走动保持平衡。大家上车以后再也不敢睡觉,睁大眼睛也不说话,裹着军大衣缩在车厢里,四周安静的只有“呼呼”的风声,偶尔的汽车喇叭声和轮胎套上防滑链压在雪地上的“兹、兹”声。
秦川的山路转弯急还多小坡,特别是行进在一段盘山路上,虽然山路一圈圈落差并不大,也就是不到十米吧,但听着车辆引擎沉重的吼叫声,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装道具、灯光的车载重也大,当感觉到车不走了、引擎声越来越大、车反而往下滑,大家不免发出一阵子尖叫声。
从那以后,我们不约而同在坐车赶路时不会睡觉、再也不会沉默,说笑话的、讲故事的还有唱的,攒足了精神一路笑声一路歌,体现了我们宣传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当然也有以此来掩盖我们内心坐车的一丝恐惧一些心理吧。
还记得一次演出大家都在侯台(是指下一个轮到节目的全部演员,都在舞台边缘等着,不能做任何事情,更不能随意走动)。我由于为了下一个节目的准备,像一个耗子似的满后台乱窜。有时台搭的较小后台有较暗,不免会把后台的人踩一脚(因为大家都席地而坐)。记得有一次我狠狠地踩了杨霞一脚,不料她无动于衷。我至今都有些不明白:是我瞬间产生轻功还是杨霞瞬间没有知觉?因为给我踩到过的人,不是轻轻发出怪叫,就会在我小腿上来一记作为回报的。
由于我们每次演出,特别是巡回演出,每到一处多数是掌声和鲜花。实际倒不一定我们水平有多高,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基层文艺生活太匮乏。所以,不免会在行动话语间有一些骄傲的流露。
为此每年巡回演出后都会召开总结会,总结下去巡回演出的不足之处,表扬一下好人好事,给大家打打先板子再鼓鼓劲。记得有一年开总结会,上级也派师部许干事参加。开会时大家黑着脸不说话,后来才知道有一部分人当时预先知道开会的内容了,而且知道这个内容不好谈,而我呢傻乎乎的什么都不知道。一会儿李指导员开始说了,今天我们大家总结一下关于放“屁”的问题,大家想想是啊,屁是人身之气哪有不放之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这个话题看来真有点无聊,但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次到了一个地方演出,正演着到关键时刻,不知谁没忍住漏了气。这下可好,一个忍不住笑了,第二个也没忍住也笑了,结果引起笑场。说起笑场,这是说大就是大说小也是小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这台上演员严格按背诵的台词走,上一句下一句各演员心里都有数。冷不丁上个演员忘词了,下个演员就可以救场。而一出现突发情况,大家的注意力受到了冲击,就会引起笑场,特别是屁声!如果一个控制住了,就不会传染下一个。要是没控制住这后果会很严重的。
还有一次到下面演出,这一天恰是一位说不完话的副师长。说话节奏特别慢还不时跑题,说大家的节目呗一转眼就扯到游泳,他的警卫员一个劲儿使颜色他没反映,一个劲说游泳姿势怎样怎样,泳装怎样怎样。这也难怪,部队一年到头备战备荒,清一色的光头小伙看到这么些女兵,准定想多看几眼而这首长也不会例外。我们指导员的级别没他高,就是差半级也只有听的份。
这天说来也巧,我们的男演员表演强度大,加上由于供电问题延长了演出时间,再加上吃饭急肚子有些抗议了。而部队首长讲话是绝对权威下面没有一点声音,真是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而我们这小演员也确实没有眼神,肚子抗议再加上气密性不好,一不留神就跑气。
接下来的事我就不再多说,要说就跑题了,不外乎开会学习再开会再学习,这年头你懂得,屁也是立场问题啊!
(续上一章 没完)作者:郭文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