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忠:生命与花边交融

标签:
文化 |
赵建忠,生于1954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最大花边企业之一——中艺花边集团董事长。代表作有万缕丝重工《九龙腾飞》、万缕丝挂件《印象·龙》等。
三月的杭州,乍暖还寒,在萧山区中艺花边集团花边展厅,赵建忠先生从那花边汇成的海洋里向我们走来。他身着米白色西装,戴着厚厚的黑框近视眼镜,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梳在耳际,分外精神。谈话间,要拍照时,他示意要先整理一下上衣。然而,西装前襟翘出的衣角总不听使唤,他按了很多次,都没有平整下去。最后拍照时,他干脆一直用手按着它,不让它蓬出来。
赵建忠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心细如发。这两种品格帮助他构建了庞大的花边王国,他把这种风格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影响着大家合力建造了现在年产值近8亿元的中艺花边集团。
用机器养手艺
赵建忠最近一直在忙一件事情——从瑞士引进10台彩色花边绣花机。这种机器和一般的绣花机比,绣得更快,且织出的花边颜色更为鲜艳。像这样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花边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用机绣养手绣,是中艺花边自1998年即开始的一项举措。
借船出海
萧山花边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产量也越来越大,市场却冒出了新问题——大量的花边积压仓库销售不出去。在国内,花边常用于家居、服装、饰品、玩具等物品的装饰,花边始终只是一个“配角”,销售需求极度不旺盛。为了找出路,赵建忠开始瞄准国外市场。
细节出佳作
他18岁进入萧山花边总厂,一动手绣花边,就出手不凡,当即得到了老一辈花边大师的赏识。大师们悉心地教导他,使他快速成长为一位心思和绣花边的棉线一样细密、优秀的绣工。他总能很敏锐地捕捉到,哪一片叶子没有绣好,哪一朵花和背景的映衬关系没有处理好……傅春江坦言,师傅是一个“细节控”,总能发现不完美的地方,并且一经发现,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直至修改最佳为止。
浓浓花边情
这两年,他经常白天忙完厂里的事情,晚上回到工作室,就开始着手庞大的修复工程。花甲之年的他视力早已不济,他唯有眯起双眼,把那陈旧的花边图案瞄了又瞄,反复揣测,反复试验,每试出一种老针法,他即欢呼雀跃。完全忘记,长久的坐姿让老胳膊老腿都麻木了。“师傅很享受这个过程,每找回一种针法,就和孩子一样开心。”傅春江说。
……
详细内容请见《中华手工》2014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