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莺歌:陶瓷唱歌

(2012-10-26 09:38:19)
标签:

文化

2011年12月刊

台湾

莺歌:陶瓷唱歌

/英子

  在莺歌的舞台上,主唱除了陶瓷,还是陶瓷。

在陶瓷老街的一家小吃店坐下,你会发觉自己置身于一个陶瓷精品室。身后一排古色古香的古董架,陈列的都是精美异常的陶瓷佳作,窄窄的长条桌上,和调味品一块摆放的竟然也是极其雅致的陶瓷小品。更夸张的,就在我们的对面,用玻璃精心地遮护着一段老墙,据说,这段老墙已经有百多年历史,见证了这条陶瓷老街的岁月与风华。

只要你用心,在这里就可以发现台湾陶瓷的气度与精神。

 

台湾的景德镇

台湾的老街很多。

但凡一个县,或者一个市,甚至一个镇,多半都会有那么一条“老街”。像台北市的迪化老街,桃园县的大溪老街,新北市的三峡镇老街,彰化县的鹿港小镇老街……每条老街,各有各的气质。莺歌镇的陶瓷老街,别有一番韵味。

莺歌陶瓷老街位于台北县莺歌镇,是莺歌陶业最早聚集地。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福建泉州吴姓家族渡海来台,取用当地的田土烧窑制陶,自此开启了莺歌人“点土成金”的历史,至今已有200余年。方圆仅18平方公里的莺歌小镇,在最繁盛时拥有近千家陶瓷工厂,陶瓷商店、博物馆、陶艺馆更是不计其数。当地居民从事的工作,也几乎全与陶瓷有关。

从台北市到莺歌镇也就四十分钟的车程。来到这个陶瓷世界,首先体会到的是陶瓷带给人们的闲趣和快乐。在有着“陶瓷老街”之称的尖山埔路上,喜欢陶瓷的淘宝者们,多半不会空手而回。几百家风格各异的陶瓷商店和展厅,会充分满足你欣赏和选购的欲望。在这里,陶瓷不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是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孩子们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在陶艺家黄永全经营的“釉之华——活的陶瓷教育馆”,就可以看到许多看似粗糙却充满了童趣、童心的陶瓷“作品”。

为了推广陶艺文化,莺歌镇上设立了好几家陶艺教学馆,供喜欢亲手尝试制陶工艺的游客和孩子们尽情地创作和“玩泥巴”。现场有专业人员指导,客人从定中心、开洞、拉高、成形一直玩到“修坪”阶段,之后的上釉、窑烧则交由店家来完成。

莺歌陶瓷博物馆是台湾首座陶瓷专业博物馆。这座地上3层、地下2层的展览馆,总面积为138127平方公尺。主体建筑造型简洁、朴素,以灰色为基调、整栋大楼都是透明的玻璃让你能看到里外的环境。莺歌陶瓷博物馆已成为莺歌镇上一座的地标,也是见证台湾陶瓷艺术辉煌的地方。

莺歌陶瓷博物馆集陶瓷展览、陶艺历史、陶艺等为一体。“回看所来处——台湾陶瓷发展”、“穿越时空之旅——史前/原住民/现代陶艺”、“未来预言——工业与精密陶艺”……展品有古老的史前陶器,也有现代陶艺作品展示,人们可以让思绪在远古的岁月里冥想,也可以亲手尝试一下陶器的传统制造工艺。

对本地人来说,陶瓷博物馆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儿童体验区”,它专为412岁的孩子设计的,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无拘无束探讨土的世界。每个月都会推出不同的主题,题目很简单,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很快获得成就感,让家人与孩子同乐!

   

老街的悠闲时光

莺歌陶瓷老街深受游客青睐,它的特点就是平民化。

600多米的莺歌镇老街,步行只要十几分钟,却有许多人在这里流连一整天,因为老街两旁一家接一家的有400多家陶瓷商店,既有个人风格强烈的艺术家作品,也有百年老字号的传统瓷器,还有让人亲手制作的工作坊。

莺歌镇尽管有陶瓷制作传统,但是真正大量生产是在1949年之后。由于迁到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致力于研究仿制中国古代名窑作品,莺歌镇也从最初制作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皿向制作仿古陶瓷转变,上世纪八十年代鼎盛时期镇上有1000多家陶瓷厂。

  但近些年来,由于岛内经济不景气,台湾的陶瓷产业逐渐萎缩,莺歌的一些陶瓷业者开始被迫转行,部分有实力的陶瓷业者则赴大陆投资设厂,开辟新天地。尽管眼下莺歌陶瓷业的整体竞争力已大不如前,但创意型陶艺依然独树一帜。

与江西景德镇相比,台湾莺歌陶瓷老街,小而全。她比不上江西景德镇陶瓷的技艺精、做工好,却比景德镇陶瓷多了一些生活元素。在设计上,秉着台湾文创业一贯的鲜活魅力。

在台湾莺歌陶瓷老街漫步,你仿佛走进一座生活陶瓷博物馆。莺歌陶瓷老街这些店里的艺术陶瓷、日用瓷与工业用陶瓷等,除了台湾产,也有来自大陆、马来西亚和日本。

如果逛得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莺歌陶瓷老街上,卖艺的人很多,有年轻的姑娘、有金发碧眼的老外,也有残障人士,他们或吹箫或拉琴或吟唱。台湾导游说,在莺歌,卖艺的人必须要先考试,只有合格者才能持证卖艺。

莺歌陶瓷老街,在平常中午12点至下午5点,以及周六、日全天,是只能人行徒步进入,老街内严禁车辆通行。唯一使用交通工具的,是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红衣“古代骑士”,为老街平添了几分悠远的气息。   

  

创意之路

   陶瓷老街,是一段躺着的历史。

数百家的陶瓷店铺,有经营好几代的陶瓷世家,有激进突破的陶艺新锐,风格古朴者有之,求新求变者有之。实用与唯美,造型与意念,冲突与和谐,这条不长的老街,叙述着莺歌的过去与现在,诠释着陶瓷的多变与永恒。

10年前,莺歌陶瓷老街纳入政府的重新规划。

新北市政府将尖山埔路规划成陶瓷老街形象商圈,全面推行绿化,铺设舒适的人行道与座椅,清水砖、火层岩、陶瓶店招等元素装饰,两侧的店铺更是聚集贩售、展示各式陶瓷商品,甚至是结合陶艺与美食的商家,此外还设置有街头表演区与咖啡广场,提供游客小憩与欣赏表演。老街附近的陶瓷博物馆室内有陶瓷常设展,户外则展示大型陶艺雕塑作品,一方面典藏台湾陶艺发展的历史,一方面透过公共艺术品,将陶土之美推广给更多的人。

为了走出台湾,莺歌陶瓷积极参加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并积极寻求在大陆合作的机会。很多人还记得,在上海世博会台湾馆的纪念品里有一组天灯造型的瓷杯,上绘紫色蝴蝶和金色缠枝花纹,它们就是来自“莺歌”。但这批陶艺30%的产品在德化生产,包括已经制作了80万套的天灯瓷杯。“估计未来在大陆生产的产品比重会越来越大。”台湾当地陶瓷厂家许元国说,“在设计和创新的领域,大陆目前还赶不上台湾。”

  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馆长游冉琪说:“与日本、韩国以及祖国大陆的陶瓷重镇相比,莺歌制陶的历史比较短,但也因此而更少负担,更愿意吸纳外来文化,寻求突破和创新。”

  成立于2000年的陶瓷博物馆努力引进国际新锐陶瓷艺术家的展品,并从2009年起邀请外国艺术家前来进行3个月到半年的“驻村”研习。

  “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莺歌镇的陶瓷业从工业生产慢慢转向文化观光产业。由于台湾资源有限,许多陶瓷厂都走向小型和精致化的方向,灵活度高,提供客户定制的服务,并且把艺术创作与陶瓷的生活功能性更好地结合。”游冉琪说。

  目前莺歌镇上有100多位艺术家成立工作室。“许多艺术家致力于挑战陶瓷材料的极限,不断研究新的烧制方法、原料和釉料配方,也因此才能涌现新的作品形式。”游冉琪说。

如今,莺歌致力于发展陶艺文化产业和旅游观光业,在台湾媒体评选的“十大新兴旅游景区”榜上有名。在莺歌,你要习惯这样的优待:喝咖啡送陶瓷杯,吃套餐赠陶制餐具,一杯饮料的发票就可兑换游览“国立”陶瓷博物馆的门票……

是的,莺歌是一个处处充满惊喜的地方。这里的人用尽各种方法来“推销”陶瓷文化和艺术,他们用自己的创意,留存历史,对抗着时光。


 

莺歌陶瓷博物馆

    话:02-8677272702-86774104(传真)

开放时间1、周二至周五:上午930到下午500(下午4:30停止售票)

2、周六至周日:上午930到下午600(下午5:30停止售票)

3、休馆日:农历除夕、年初一、周一(如遇国定假日则照常开放)、选举日、政府公告之天然灾害停止上班日。

    址:台北县莺歌镇文化路2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