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者朱哲琴——民族手工艺寻访之旅

(2011-06-09 10:38:53)
标签:

娱乐

行者朱哲琴——民族手工艺寻访之旅

行者朱哲琴——民族手工艺寻访之旅

人物简介:朱哲琴,中国新音乐代表人物,以《黄孩子》、《阿姐鼓》、《央金玛》享誉世界乐坛。20091月起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发起“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

 

不食人间烟火的歌者回到人世间,朱哲琴和这个世界的缘分深了。

行者朱哲琴

                                                          /宜珊

 

眼前的朱哲琴,挽着高高的发髻,额头高阔,举手投足和每个微笑,都向世人透露着一个信息——那个曾经只生活在自己音乐世界中的精灵,正以十足的诚意、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涉足着现实的世界。

2009年,她接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任命,担任中国亲善大使,并发起“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带着团队,多次赴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跟传统音乐和手工艺的寻访之旅。两年后,朱哲琴向UNDP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也让世人感受到了她音乐之外的另一种力量。

有人说朱哲琴在转变,有人说朱哲琴在回归,其实,朱哲琴从《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始,无论是在十多年的游历中,在音乐的世界里,还是在亲善大使的行程中,都是一个脚踏实地,不断向终极价值迈进的行者,自始至终,从未变过。

 

年薪1美元的亲善大使

20089月,时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的马和励正在香格里拉度假,看到一个眼睛大大的女子在寺庙指导喇嘛诵经,温和而专注,他十分惊讶。他知道,女子是朱哲琴,一个享誉世界的音乐家。

第二天,马和励与夫人请朱哲琴喝茶,席间,朱哲琴分享了她的恒河之旅。马和励着迷于朱哲琴细碎又平和的讲述,以及她丰富的生命体验,心下思忖:“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想找的人吗?”

后来,马和励正式跟朱哲琴沟通,得到的答复是:“如果真的认真做事,我可能是一个你找对的人。”就这样,朱哲琴改变了原来做唱片的计划,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中国亲善大使,年薪1美元。

成为亲善大使之前,朱哲琴有两个不得不说的十年。前一个十年,凭借《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青歌赛亚军的朱哲琴不像其做歌手一样,忙于签约、包装、应酬、取悦市场,而是认认真真学习、思考、做唱片。《黄孩子》、《阿姐鼓》、《央金玛》三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唱片为朱哲琴带来了极大的国际声誉,机会随之而来,她被邀请到世界各地访问,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游历。

音乐是她唯一的行李。那时候,朱哲琴心气很高,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算没有其他人,我也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存在得很好。”她说,“那时,我和这个世界的缘分不深。”

但是漫长的游历改变了她。十年里,一个“和这个世界没什么关系”的歌者,走在战火纷飞的安哥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在全世界艾滋病最严重的博茨瓦纳,在恒河边的火葬场,对苦难、生命、意义和价值有了切肤的感受和全新的认识。“生命从一个细胞开始衍生,最后就是一堆灰。那么我们活着的每分每秒,就是生命的全部!”她发现“对这个世界有感情了。”她想为世界做一点事情。

如何从非常个人化的音乐世界当中走出来,参与社会?朱哲琴在寻找机会。碰到马和励与“世界看见”,是巧合,也是某种必然,已经从游历中回归东方价值的朱哲琴相信这些超验主义的机缘。

 

手工之美,世界看见

扎西培楚的手在陶泥上灵巧腾挪,淡红色的陶泥逐渐显出酥油茶罐的样子,朱哲琴身着一身白衣,蹲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扎西的羞涩拘谨在手指碰到陶泥时便消失不见,他的眼神温柔放松,活干得有条不紊。他的侄子当珍批初要他像往常一样唱首藏歌时,他的腼腆又显出来,“你们人多,不好意思唱。”朱哲琴随口哼出一个“经歌”(有吟唱的念经音)的调子,扎西抬头看了眼朱哲琴,随即附和着一起唱起来。他的手指越发轻盈,拿着木条锤泥,和上了歌的节奏……

 

未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中华手工》2011年6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