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阆中古城赏琴看皮影戏
(2010-05-15 13:57:30)
标签:
皮影戏阆中皮影古城旅游 |
在奥地利,卡明斯基博士,称中国的皮影艺术为世界上最早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在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将中国的皮影戏称为“电影的前驱”……
琴声灯影
“野花迎风摇摆,好象是在倾诉衷肠;
绿草萋萋抖动,如无尽的缠绵依恋;
初绿的柳枝轻拂悠悠碧水,搅动了芳心柔情荡漾……”
2009年1月,这段伴随着华丽光影的皮影戏对白,在我去四川阆中古城的途中一再回响在耳畔,挥之不去。也许,这就是我要在寒冷的季节奔往那座文化古城的最根本动力。
有戏的城市
阆中,《说文解字》诠释:阆,门高也。阆中的门,就是阆中城四周的玉台、象鼻、锦屏、塔子、蟠龙诸山。在群山的守护下,阆中成为绝佳的风水宝地。这里是历代帝王辖治的西南重镇,不但讲究风水布局,也是科举文化保存完好的地方。倘徉古城,街道两边全是青瓦盖顶的木质结构房子,肥肥瘦瘦、长长短短的古街巷纵横交错,古院、古屋、古树点缀其间,宛如韵致的长短句。
32米高的华光楼坐落在城里最繁华的地段,可俯瞰全城风景,古色古香仿古木建筑的屋檐下,游人往来穿梭、人声鼎沸。蓦然间,琴声悠扬、唱腔铿锵,禁不住寻声而去,原来,不远处的王皮影演播大厅里一出才子佳人的皮影戏华丽开场了。旧日背景、旧日灯影,千年之前的艺术突然间跳跃在眼前,恍然时光交错。这就是阆中千年来鲜活着的脉动!我震在当下,一任周遭人来人往。
据阆中朋友介绍,阆中一直将传统文化作为古城旅游的灵魂。而阆中皮影无疑是其中的一张王牌:“王皮影艺术团演艺中心,经常是座无虚席,众多游客看的就是‘王皮影’那浓郁的阆中特色。”兴盛于清道光年间的阆中皮影,雕工制作精细,人物造型生动,色彩鲜明,每一件皮影,都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耍”起来更是一出细腻生动的戏。
演播大厅里,传统剧目刚演完,转瞬即换成了轻快时尚的“迪斯科”音乐。屏幕上传统的文官武将们随着现代音乐扭腰摆臀,这时,观众们还可以上台客串一把,当一回皮影艺人。这种互动的节目时间总有意想不到的滑稽与搞笑,台上台下笑成一团,气氛异常欢快。被感染的人们情不自禁随着音乐舞动,好像自己也是那个手脚被牵引的“皮影人”。
神奇的王皮影
“王皮影小吃吧”店招下,青石板路,木门雕窗,临江的平坝上,客人或三三两两闲坐品茗,或围着一桌美食大快朵颐,众多服务员来回忙碌穿梭。王氏皮影的传人之一王彪坐在一把太阳伞下喝着茶,眼神有些漠然地看着身边往来的游客。
王彪和弟弟王访是王皮影第七代传人。人们一般把川北皮影分为土皮影、渭南皮影、王皮影(灯影)三种。“王皮影”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称谓,他就是王皮影创始人王文坤——王彪和王访的亲爷爷。王文坤是阆中市宝台镇醴泉寺村民间艺人,他从师父手中接管了皮影班,有了属于自己的全套人马后,彻底改进完善了当时盛行的影像较小的渭南皮影,创立了影像更大,造型生动有趣,剧目更全的“王皮影”。
“陕西皮影头和头饰是一体的,而我爷爷独创的王皮影,头和头饰、帽子,是分开的,可以马上更换。这是最大的不同。”王彪说。更神奇的是,王皮影中人物的脸谱,可以像川剧一样“变脸”,“最多可以变三层。”王彪肯定地说:“这是我们的独门手艺,它需要非常精细过硬的皮影制作手艺和表演时娴熟的手法。”
一个皮影人物的制作过程极为繁琐,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最好选用4至6岁的母牛皮,在做之前先用干净的凉水浸泡两三天,然后经过刮牛毛、肉渣等工序把牛皮刮薄泡亮,然后撑在木架之上,阴干而成。
但目前真正掌握皮影制作方法的人已经没有几个。据王彪介绍,一些老艺人使用的土办法会的人越来越少。比如,用土坯或砖块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麦秸烧热,压平皮影使脱水发汗。脱水发汗的成败关键在于掌握火候。过去艺人们掌握火候的土办法叫“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弹滴在熨烫工具上,观察水的变化,判断温度高低。既看水点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也看水分蒸发的速度快慢。“现在很多人甚至不懂得在电熨斗上弹水试温度了。”王彪有些遗憾地说。
王彪、王访兄弟深得爷爷“王皮影”的嫡传,皮影制作技艺非凡。王彪为我们展示了两件他用“油刻”刀法制作完成的大型皮影精品。一件名为《西厢记场景》,整张大皮影由七块小皮影拼结而成。画面上,青瓦红墙,木窗雕花,挑檐垂柱。其鲜艳的色彩、五彩缤纷的画面、细致入微的雕花、浪漫奇幻的场景,惟妙惟肖。“从远处看,这整张皮影就像一幅油画。”面对这张让他费时半个多月制作而成的手工艺术品,王彪有些得意地说。
另一件大型皮影为《皇帝出巡图场景》,画面中皇帝坐一大象牵引的车撵中,打开的车窗隐约看见皇帝威严的面孔,前面的两排皇室亲兵队,旌旗飘扬,队伍整齐威猛。两件艺术品,王彪诂计市场价均在人民币4至5万元之间。
刻好生动传神的皮影后,灵活操作(又称走影子、耍棍)是关键。玩活皮影身上控制四肢、关节的三根棍,才能使皮影变活,其中颇有功夫和讲究。十指各有分工,以手腕力度的变化及与身体的配合来表现常人的各种动作。王彪为了恢复祖传的皮影艺术,曾经专门拜师学艺,精通传统唱腔,让皮影戏声情并茂、丰富多彩起来。
全新的复活
早在2006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就将阆中王皮影列为极度濒危文化遗产类。王皮影传人在奔波流离后,重回阆中故里。王氏兄弟俩在古城中的南街、滨江路索道旁、川北道贡院等游客密集处开展皮影演艺活动,希望使王皮影重振雄风,期待王皮影像云南丽江的古乐一样,成为阆中古城的旅游文化“符号”。
我眼前火热的场景,似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皮影产业的成功。除了开皮影馆上演皮影戏,王氏兄弟结合阆中的旅游专门开了“王皮影小吃吧”,食宿全带。阆中城小,来旅游的人,80%都要来皮影馆看看皮影演出,还有大部分是包场。来看演出的人,大多会选择在这里消费或住宿,每天几场演出下来,收益也相当可观了。反过来,王氏兄弟用赚来的钱扩大皮影影响力,开办皮影戏班,每个月给学员发工资,以求传承传统文化。
在王彪看来,小小的民间皮影竟能围绕旅游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一业带多业”的发展格局,这是他几年前在成都文殊坊寻找发展机遇时万万没有想到的。谁能想到,王氏兄弟曾经四处租房,寄人篱下地为游客表演,10多年来历经惨淡与失败。
王皮影以旅游文化为依托的“饕餮大餐”,带来的不仅仅是旅游业收入,它也给民间艺术和工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我们准备重新装修房子,把皮影博物院搞起来,以后我们也会卖一些皮影工艺品。现在,我儿子正在跟我学皮影。”言谈至此,几丝笑意浮现在了王彪的脸庞。
夜晚8点半,古城灯笼昏黄的灯光映照着青亮的石板,街道上闲走的人们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暗淡而摇曳的影子,“王皮影小吃吧”的表演厅里,又一场皮影演出开始了。一阵我早已熟悉的川剧锣鼓声响了起来,雪白的幕布中,刘备、关羽、张飞,一一出现在幕布上,威猛的张飞,骁战的关羽,挥刀骑马,正与曹营大将蔡阳一决生死。这是王彪兄弟在为我们表演川北皮影的经典剧目《斩蔡阳》。
喧闹的锣鼓声外,临江的平坝上,王家的茶座、凉棚相杂,每张桌子都坐满了在此休闲的人。更远的码头边,嘉陵江江水涛涛,灯影绰绰,人声、机动船发动机声,隐约可闻。
链 接
“电影之父”皮影戏
皮影又叫灯影,用光将影像投射在屏幕上,由走影师(又称拦门匠、提手)操作使影像活动,配上音乐、说唱来演绎故事。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里,素来对政治缺乏兴趣的高宗不但爱看皮影戏,有时还亲手表演皮影戏。《大明宫词》里曾几次出现这样的场景:太平公主陪伴父亲表演才子佳人皮影戏,并用夸张的声调为之配音:“看那对面来的女子,春光满面……”直至高宗弥留之际,他惦记的不是江山,也不是美人,而是令他如痴如醉、难舍难弃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