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夏布上刺绣

(2010-03-03 14:05:03)
标签:

夏布

刺绣

苏绣

夏绣

张小红

文化

夏绣作为夏布之乡的一种民间女红,21世纪之前,从未列入中国刺绣的正史。张小红中年从艺,将夏绣从民间家绣引入工艺刺绣,开创了继“苏粤湘蜀”四大名绣之后的又一新绣种,为中国的刺绣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夏布上刺绣

《丽人行》

规格:30cm×120cm

特点:此幅作品将诗、画、绣多种艺术融为一体,具有丰沛的艺术魅力。作品以夏布为面料,利用平针、小交叉针、套针等多种针法,展示了早春烟雾迷蒙的景色和三十七位人物富丽华美的服饰。在表现人物面部表情上,采用了一绒、半绒、劈丝的层叠绣技法,将人物的情态表现得细腻生动。

 

 在夏布上刺绣

《二湘图》

规格:30×50cm

特点:以平绣为主,采用一针多丝多色的方法,使色泽明暗自然和谐。湘君和湘夫人飘逸的气质跃然夏布上。

 在夏布上刺绣

《盛世八骏》

规格:40×150cm

特点:《盛世八骏》画作是当代画家王立芳的经典之作,绣作以夏布为面料,采用平、套、接、施等多种针法,自然生动地表现出八匹骏马的动态与神情,逼真地还原了画作的神韵。

 

 在夏布上刺绣

《江山如此多娇》

规格:80×160cm

特点:作品采用了层叠绣的技法,针脚排列匀称,疏密有致,色彩变化自然和谐,不重不露,连绵起伏的山川隽永畅达,旭日东升的光影层次分明,线条的粗细、明暗处理得恰到好处。

 
在夏布上刺绣

《玄武湖》

规格:30×50cm

特点:作品配色疏淡、针法细腻,注重水墨形态的表现,给人意雅境远之感。



                                  夏绣先行者

                                                    文/《中华手工》记者 谢晓飞

 

苏绣之乡学艺

   张小红走上刺绣之路,缘于一次古文化街之旅,一幅“国色天香”的苏绣作品触动了她几十年的刺绣情缘。自幼受姨娘们的熏陶,学得一手好女红,但她一直做的是家绣,而那幅牡丹绣品令张小红看到了刺绣的更高境界,令她燃起了攀登刺绣艺术高峰的激情,她当即决定前往苏绣之乡镇湖学艺。

    在镇湖,多位苏绣师傅授艺于她。学艺归来的她带着一群下岗姐妹开始以刺绣创业,并在新余市成立了“渝州绣坊”。带徒弟,办绣坊,终日辛劳的张小红不忘提升刺绣水平,她一方面求学于苏绣研究所,又常与书画名家探讨,刺绣技艺不断提升。每有刺绣展览,她都前去参加,一是宣传自己的夏绣,再是可以与同行交流技艺。苏绣大师姚建萍、蜀绣大师郝淑平……都结识于展会。与大师们交流之后,张小红意识到自己要在刺绣之路上走得更远,必须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夏布上刺绣

    张小红想到了夏布,新余是驰名中外的夏布之乡,传统手织夏布具有古朴自然的色调、粗犷挺括的质感,如能在夏布上刺绣,别具一番古雅韵味。何不试试在夏布上刺绣?

    将夏布置上绷架,备好彩线,飞针走线,却感到异常艰涩,绣线被质地硬朗的夏布挂起了毛,手指也被扎得生疼。看来,要在夏布上刺绣,并不容易。然而夏布独特的质感和古朴的韵味,令她着迷。她在夏布上实验,反复刺绣寻摸一种能对夏布进行软化的方法。但再细腻柔和的夏布与丝绸相比,都显得粗硬,如何既能利用夏布挺括的特点进行创作,又规避夏布太过坚硬而带来的缺陷?

    反复实验让张小红明白,布料是不可能有大的改变的,能变的就只有自己的针法和工艺!为减少绣线挂毛,她想到了缩短绣线的长度,可绣线短,线头就多,作品的效果自然会受影响。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她终于以压线锁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针对夏布的粗犷肌理,她揣摩出一绒两色或多色绣草、树干等物,绣出来的效果逼真自然,而且节约时间。为了在夏布上绣出苏绣一样细腻的效果,她研究出层叠绣的技法。一绒铺底,半绒出色,劈丝描细节。层叠绣技法被张小红用于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细腻的五官、生动的表情,在夏布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夏绣创作过程中,张小红不断尝试,摸索着前进,形成了灵活变通的技法。

    在表现题材上,她深耕新余名人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名作,在粗犷古朴的夏布上表现傅大师的新派山水画,相得益彰、韵味无穷。

    张小红的夏布绣以独步超然的疏朗气质、古拙的韵味,在各刺绣博览会上脱颖而出。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评展览期间,张小红的夏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备受好评,荣获“山花奖”。

 

 

张小红,女,生于1958年,江西新余九江人,中国优秀民间艺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高士图》、《李太白像》、《丽人行》等被中国刺绣艺术馆珍藏,《清明上河图》(全卷)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在夏布上刺绣

(文稿来源:《中华手工》2010年2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