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商机,40亿的市场工匠艺人跃跃欲试分一杯羹,但是,市场并非你想怎样就能怎样,一厢情愿不行,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机会面前,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抛出问题,需要数千万手工从业者去探索、解答。
缺什么?
what's the shortcoming
文/蔡运彬
经常有艺人抱怨: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不知道市场在哪里,价格定高了不好卖,定低了也不好卖。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自己身上:你的产品定位是否准确?你是否有工艺,无创意?你的设计是否具有时代风尚?……
一个法国人回国前,不知道带什么礼物回去,那些做工精美的工艺品,没有他所能理解的文化内涵;一个意大利人来到陕西,被凤翔马勺独特的造型所吸引,但看了半天,他问:有没有不是脸谱的?
一方面,是苦于产品卖不出去的生产者;
另一方面,是买不到中意礼品的购买者。
是没有市场吗?不是,2008年,我们面对着高达40亿元的工艺礼品市场。
是缺乏内涵吗?不是,一寸绣,一枚章,一刀一剪,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缺什么呢?
缺时尚元素。
在法国,那些著名的手工艺家族作坊,如夏奈尔、埃尔维、杜凯、德布达、拉皮德斯、马萨罗,同样是百年的技艺传承,生产出来的产品却总是走在流行前沿,高档手工刺绣服装、首饰、晚礼服、镂花桌布、织袜等,成为名流追逐的对象。
缺创新精神。
在美国,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乔布斯被看作一个“爱冒险的亡命之徒”,从硬件到软件,从设计到功能,苹果的产品每天都在发生改变。30年后,当苹果佣连三推出火柴盒大小的Mini
iPod Nano、视频iPod和坐在沙发上就可以遥控电脑的Front
Row时,当这些科技产品也因手工设计增加附加值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非技术出身,连大学都未毕业的创始人,除了选择创新,还能做些什么?
缺产业眼光。
在日本,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京都西阵织,从事的公司有1700多家,织机35000台,工匠22258人,“无论什么样的图案,没有西阵不能编织的。”因为西阵织的整个产业链相当工序化,每个工序都有专业的人员从事。
我们不缺浸淫技艺的执着,缺的是推陈出新的手段;
不缺埋头拉车的耐性,缺的是抬头看路的意识;
不缺单兵作战的能力,缺的是整合市场的远见。
那么,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刺绣、剪纸、编织作品上,表现的是“樱花”,而不是“牡丹”,是不是更能引起日本人的兴趣?如果漆画、镶嵌、镂花图形中,表现的是威尼斯的水城美景,而不是九寨沟,是不是更能获得意大利人的好感?
有人说,中国有一样东西外国人都喜欢,那就是熊猫,在最受欢迎的奥运吉祥物的民意调查中,“盼盼”得票最高。但是,如果我们所有的工艺品上都是熊猫,那样的情景该多让外国朋友哭笑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