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各企业持续下滑的经营业绩并未阻碍我国手机业战略转型的步伐。如何重新定义“融合移动终端”,并在转型和业绩增长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对于我国手机业来说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据广州海关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广东出口手机9500多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9.8%,占中国出口总量的约42%。其中,单六月广东出口手机近1900万台,增长29%,创上半年新高。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此消彼涨,凸现了当前中国内地手机行业发展的弊端。由于中国内地手机出口厂商大多为OEM贴牌方式,核心技术和生产品牌依然掌握在外商手中,行业发展受制于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仍然是中国内地手机产业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拿来主义”的尴尬
在“眼球经济”时代,手机外观的设计日新月异,手机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流行趋势与时尚信息都会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然而在国产手机在发展历程中,历来的“拿来主义”也让消费者产生了审美疲劳。
国产手机的这种模仿曾一度让其成为外观专利侵权的牺牲品。三年前,诺基亚就对涉嫌抄袭诺基亚7260型手机的深圳某手机公司提出民事诉讼。一时间三星、索尼爱立信也纷纷加大对外观侵权的维护力度,甚至表示要对国产手机的外观专利侵权行为诉诸法律。
分析师认为,当手机流行趋势在市场上呈现之后,国产手机厂家也会去模仿,但是,由于技术实力不够,导致模仿出来的产品画虎而像猫。因为,我国本身在工业设计方面就是弱项,而厂家在手机设计上的投入也少,因为国产手机出货量本身就不大,厂家不愿意砸钱在手机设计上,而会在市场上寻找已经被用户肯定的符合潮流和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来模仿,这使得产品销售时更为取巧。
电信咨询机构BDA分析师认为,与过去的国产手机厂商相比,现在的厂家在手机开发上的投入更多,包括与智能操作系统最知名的厂家微软的合作,整合调整手机各方面的操作应用等,保证手机的运行更加平稳。可是在手机外观的开发上却由于成本和理念问题,与国际厂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手机出口的“中国式误会”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转战海外市场,成为国产手机“新贵”们寻找利润增长点的战略考量。据悉,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手机企业再度掀起“出海”狂潮,天宇朗通、宇龙酷派、华禹通讯等过往专注国内市场的手机商,纷纷开始转战海外市场。
据广州海关数据显示,对美手机出口止跌企稳。上半年,广东对香港、韩国、美国分别出口手机约3800多万台、1900多万台、1000多万台,分别增长3.5%、1.8倍和2.4%,对上述三个市场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出口手机总量的近七成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低价切入的中国手机,在迅速占领市场的同时,也引起了当地监管机构的注意。6月17日,印度对外贸易总局公开对外表示,将对进口手机进行更加严格的质量限制,凡是没有IMEI码(俗称“机身码”)的手机都不得在印度销售。此前,巴基斯坦也出台类似限制政策。这在国内一度被解读为:中国的山寨机在印度、巴基斯坦遭遇“封杀”。
有分析师指出,目前,中国山寨手机或“白牌手机”的出货量有40%出口,个别的在国际市场上造成不良影响,而印度是其最大的海外目标市场。为控制中国山寨手机进口,今年五月,印度政府决定禁止没有IMEI号码的中国手机进口。上半年,广东对印度出口手机620万台,下降13.5%。
海关部门也提醒说,内资企业仍在走低端线路,而以中低端优势为主的市场空间正逐步缩小,仅靠数量扩张难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上半年,广东出口手机的平均单价为每台69美元,较去年提高8.9%;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平均单价更是达到92.2美元,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平均单价均不超过45美元。
移动互联网的新“利润法则”
易观国际近日发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终端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终端市场在二季度仍没有走出疲软态势,国内手机销售总量达3307万部不计黑手机和水货手机,环比下降7.2%。其中3G手机整体销量为24.2万部,但与整体手机市场相比,比重不足1%。
在国内,目前3G手机普及率仍然非常低,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3G业务刚刚启动,到普及还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在3G网络尚未铺设完毕的时候购买3G手机,消费者还需学会忍受信号不稳定、网速没有想象中快、网络覆盖面小等各种麻烦事。
还有一份报告值得关注,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布赖恩·默多夫近日发布报告表示,尽管苹果iPhone和RIM黑莓去年在全球手机总销量中仅占3%,但在全行业运营利润中的占比却高达35%。两家公司在利润方面的突出表现凸显了手机行业的整体趋势:向功能齐全的设备发展,在降低硬件重要性的同时强调软件的易用性。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总销量中的占比仅为13%。不过,在手机市场整体萎缩的情况下,智能手机领域仍处于增长之中。
长久以来,苹果总是能通过推出新应用给用户带来惊喜,同时将这种新应用变成行业的基本规则。如同当年苹果iPhone推出之际,其在上网功能方面的卓越表现直接戳中传统手机厂商网络浏览功能不简易快捷的软肋。于是在新技术提高用户使用快感的同时,指引时尚的风向标也成为其卖点。随后,三星、诺基亚、多普达等纷纷跟进“touch”风,无疑就是对此的最佳诠释。
归根结底,消费者并不关心软件平台或操作系统,也不关心什么营销模式,他们只想以便宜的价格获得一个强大的终端设备和良好的网络服务,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需求看似简单,但是针对于此的创新可没那么容易,苹果不过是这条道路上的先驱者。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虽然目前国内3G手机普及率仍然非常低,但不可否认,3G有着相当不错的前景,对大多数人来说,3G都是充满诱惑力的,目前我们看到三大运营商态度都非常积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会有更多用户使用3G终端。同时,中国3G手机的全面启动,给手机企业依托于服务,全面提升3G手机以及3G手机上产品的竞争力、打造卓越的3G服务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手机服务产业仍然缺乏规范化的运作和完善的价值服务链、手机服务的市场秩序显得仍然较为混乱、厂商对于售后服务的投入力度显然普遍不足,服务产业亟待转型,并且期待更大的发展潜力。专家认为:“依托服务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共同营造健康的售后服务环境,必将成为促进手机以及手机服务各方面共同成长的重中之重。”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山指出,目前手机产业服务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但现状亟待转型。卢山指出,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国家一类科研单位,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始终关注着手机产业的发展。“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升级和用户新的需求,必将使手机服务不断延伸,并对手机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推动手机服务产业链的持续、快速发展”。
看来,如何在转型和业绩增长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对于我国手机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