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野兽国》

分类: 妈妈和卡卡-读万卷书 |
1
《野兽国》的作者:莫里斯·桑达克,是著名儿童文学图画书作家及插画家,曾经五度获得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插画大奖的美国人。
《野兽国》出版于1963年,是桑达克最著名的作品,曾获得“凯迪克金奖”,中文版曾经翻译为:《野兽出没的地方》,而我买的恰好是这个版本。
2
要想很好地解读这个绘本,首先,我们要明确,绘本中的“野兽”,指的是什么。
绘本中的“野兽”,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既每个人内心的“负面情绪”。
那天晚上,麦克斯穿上狼外套在家里撒野,没完没了,这就意味着:孩子的负面情绪失控:他拿着锤子往墙上钉钉子,拿着叉子追狗狗。
妈妈的处理方法是:不给他吃晚饭,让他去睡觉。
于是,孩子独自一个人,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3
接下来,我们通过“果核图”来深入解读这个绘本故事。
首先,他真实地触摸到了自己的情绪,并且直面这种情绪。尝试着对野兽们(负面情绪)喊“定”,它们好像被施了魔法,它们好害怕,请他做野兽之王。——只有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才能做“王”。
然后,他尝试着再度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
最后,再度冷静下来。
失控→妈妈的冷处理→学习“掌控情绪”→尝试着宣泄→自己冷静下来,正是一个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必经之路。
凡是没有经过这个过程的孩子,都谈不上“情绪管理”。
4
很多人会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宣泄情绪的举动,不让吃晚饭,属于冷暴力。
要弄清楚绘本中,妈妈对孩子的这个里出方法,是否妥当,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情绪”。
婴儿出生开始,就有哭、笑等,这些都属于情绪,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且,情绪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
人的生理性需要,首先就是:食物、水,还有温暖、困倦……
所以,不给晚饭、让去睡觉,都是与“情绪”相关的方法,有助于情绪的平复,谈不上“冷暴力”。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在发泄情绪的过程中,都吃不下饭——如果妈妈此时逼着孩子在暴跳的时候吃饭,反而对身体不好。如果妈妈不让睡觉,才是“冷暴力”。
5
因为妈妈的处理方法是:让睡觉,不给晚饭,所以,孩子在“野兽国”,也学会了如此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6
因为情绪是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所以,孩子的负面情绪宣泄之后,最终被飘来的饭菜香味儿所吸引。
这也就是为什么张爱玲会说:征服男人,要通过他的胃。
前一篇:《蚯蚓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