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微信与读书的差别——远离碎片式阅读

(2015-03-31 18:40:54)
分类: 妈妈和卡卡-读万卷书

 

读微信与读书的差别——远离碎片式阅读

 

当我们习惯了早晨醒来,睁开惺忪睡眼,先摸到手机,刷一通微信才起床,请关注一下,我们用了多少分钟?

当我们习惯了中午休息,一边吃饭一边刷微信,一边散步一边刷微信,请关注一下,我们用了多少分钟?

当我们习惯了晚上睡前,捧着手机恋恋不舍地刷微信,请关注一下,我们用了多少分钟?

当我们平时零零碎碎的时间,顺手拿起手机,这个原本只是“顺手”的动作,但是点进微信之后,我们又占用了多少时间?

请把这些时间累计起来,看看我们一天当中,多少时间用于微信上,或许我们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而这些类似美文、心灵鸡汤的文章,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财富?能力?机会?还是心灵的慰藉?还是行为的指南?微信上到处都是分享着这些的链接,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我们真正能看完的文章又有几篇?

大部分都是看几行文字,感觉好美,收藏→占用自己的手机空间,分享到朋友圈→浪费亲朋好友的生命去吧。

 

如果我们利用这些时间带着孩子做亲子阅读,或者自己阅读,我们能读多少书呢?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读微信的文章也是阅读中的一种吧?——虽然都是用眼睛看文字,但是,差别就太大了。

 

一、阅读会增加我们的旧图式。

阅读一本书,会增加我们的旧图式,而每天不断积累的旧图式,会帮助我们理解新的阅读内容。所以,我们每一天的阅读,其实都是为明天、为未来做铺垫。天长日久,我们会通过这日复一日的阅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张网,这张网越大,我们对新内容的获取能力也就越强。

 

可是,微信的碎片式阅读,无法形成这样的旧图式,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读的东西,与明天后天,以至于未来都没有什么关联。

这样一对比,微信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根的生活,过了今天不管明天。

 

二、阅读的信息半衰期相对长,而微信的信息半衰期太短。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半衰期。浅显地说,就是信息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当我们带孩子读一个绘本,我们会发现,这个绘本诞生于上个世纪初,也就是说,它在这个世界上整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比如《彼得兔的故事》。

当然,读那些国学书,甚至有2500年的历史了,我们借助于这些书籍,连通古今,用古人的智慧,创造我们当下的幸福。

 

而微信上那些小文呢?半衰期可能就只有一个小时?还是半天?然后你就发现,遍地都是,中午再遇到你都不会碰一下了。偶尔跟着背诵几句,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用——因为你一张嘴,谁都知道那不是你的。

 

这样一对比,微信给我们的是一种朝不保夕的日子。

 

三、阅读延长我们的专注力,而微信降低我们的专注力。

我们所有的家长,目前都想延长孩子的专注力,但是,我们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专注力问题。

一个人持久专注的能力,与这个人的智商水平、学业情况和工作成就有着莫大的关联。当我们今天能阅读10分钟,明天能阅读15分钟,后天能阅读20分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

而微信严重地干扰了我们的专注力。甚至我们无法专注地阅读完一段微信里的文章。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来自测一下,你在微信里最多能阅读几分钟?认认真真地。

现在很多人在网上或者手机上,能阅读的长度不会超过十句话。再长一点的,眼睛就开始打滑。

 

因为只是今天想说这件事,就简单地归集了这样几点。

但是,就这几点,也足以令我们深思:这样下去,一年之后,我们会怎么样?十年之后我们会怎么样?

 

我们自认为玩了机器,没想到我们被机器玩了。

想当初,电视机就是这么玩我们的,目前一直玩着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

后来,电脑等游戏也这么玩我们的,目前一直玩着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

现在,手机又来了……

 

人家发明这些电视、电子游戏、手机、微信、QQ等,是为了俘虏大量的用户,获取投资回报的。

也有一批人借机赚点儿钱,比如借助微信公众号宣传自己——到底能达到多大的宣传意义?或者做个微商。

可是,我们图啥?

搭上一班又一班的破车,走一程给咱甩一程,最后,咱被玩死了,人家还继续往前走。

 

有那时间,安心多读几本书吧。远离碎片式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