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落雪兰
落雪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79
  • 关注人气:25,9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带孩子读古诗词?

(2014-06-25 10:58:32)
标签:

育儿

卡卡六岁四个月

亲子阅读

分类: 妈妈和卡卡-读万卷书

 如何带孩子读古诗词?

如何带孩子读国学,可能还存有很多争议,但是,带孩子读古诗,相对来说,争议就很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是,如果这样想,我们又走入了一个误区,所谓的熟读,熟读≠背诵。

 

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想:“熟读唐诗三百首”的目的是什么?是熟读到背诵下来为目的吗?还是以作诗为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让孩子熟读唐诗三百首,是要培养记忆型人才,还是读写型人才?

这有点像我曾经写过的成长有痕》,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记住沿途的风景?还是从旅途的经历中,获取孩子成长当下需要的养分?

 

这样一思考,目的就明确了。

目的明确了,就明白应该如何做了。

 

给孩子讲古诗,对于家长来说,难点在于:

1、家长本身对古诗的不理解;

2、通过网络、书籍等检索,家长能把古诗平白地翻译出来,但是,孩子不买账,因为我们这样的翻译,让孩子无法具象化,孩子似乎听不出故事的乐趣——这一切都似乎与孩子没有任何关系,更无法让孩子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3、因为孩子无法对整体进行把握,所以,流于抠字眼儿的传统语文课模式中,而这抠字眼,又是家长的一个薄弱环节,让家长又一时无法应对,等自己寻找出来答案,孩子早已经无法再进入状态了。

 

在本文,我以本周带着卡卡诵读的古诗十首之一《生查子》为例,记录我是如何给卡卡讲解古诗词。——注明一点:我没有刻意查证这首词,所以,我的解释可能并不符合通解,而且考虑到卡卡目前的理解力,我只是给她讲了她能理解的内容。

 

原文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诵读之后,首先给卡卡讲:元夜,也就是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那天晚上。卡卡想起今年正月我们在自贡看的花灯。

我问卡卡:一年有几个元夜呢?

——她说:一次。

那么,这首词讲的是几次元夜呢?

——她也回答出来了:两次,去年和今年。

 

“去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是什么情景呢?——花市灯如昼,花灯把夜晚照得像白天一样(卡卡又联系到自贡的花灯),月亮爬到了柳树顶上,我和好朋友相约在一起,逛花灯,坐在树下聊聊天。

那今年呢?你来比较一下,今年和去年有什么相同之处?”

——卡卡一时没反应过来。

于是,我继续问:今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有没有月亮了呢?月与灯依旧。

——这下她听懂了,她说还有,月亮也还挂在柳梢上,灯也还是很亮。

那跟去年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卡卡说,看不见去年的人了。

去年陪我一起看灯赏月的那个好朋友,现在在哪里呢?他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想起去年的这个晚上呢?想到这里,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卡卡说,他哭了,他想念他的好朋友。

 

作为卡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觉得能理解到这一层,其实已经足够了。

对孩子来说,这样读一遍,远比背诵几十遍那个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