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从暑假开始,卡卡的阅读就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早期阅读第四阶段,正式向第五阶段过渡。
落实到具体读物上,已经很少点播绘本了。
暑期以英诺森提的《木偶奇遇记》和《胡桃夹子》为主,九月份以来,迷上了“我的第一套经典名著书”。听完了:《绿野仙踪》和《史记》。
《绿野仙踪》读完后,卡卡要求听《小王子》,我觉得她现在听有些早,她执意要听,结果听了20多页,她说:“这个我觉得没多好听的,不如《绿野仙踪》他好像写日记,不是写故事。我当时是被‘小王子’这个名字吸引了,我想换本别的听。”
于是,换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史记》听完后,开始《论语》。
也就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论语》正在读。
为什么开两本?
很简单。长篇的平时读,短小的用来做睡前故事——听着听着,想睡就睡了,不必担心因为睡着而影响第二天接着听。
《史记》与《论语》相比:《史记》选编的都是《史记》中的小故事,而《论语》,是从《论语》中抽出一句话,翻译成白话,再根据意义配一篇古今小故事。
读物发生了质变,卡卡的思考和讨论的内容,也相应改变了。
比如:昨晚,她看着灰姑娘的拼图问我:“妈妈,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南瓜车和漂亮的衣服,到了12点钟就消失了,而水晶鞋却不会消失呢?”
看我没有给她一个明确的回复,她给我“指条明路”:“你上网把所有的灰姑娘故事都买回来,可能就能找到答案了。”
今天早晨,她吃饭的时候,我给她读《论语》中的这一篇:
卡卡听完了说:“这哪儿是见义勇为的故事啊,见义勇为都是好事,但是这个人做的也不是好事啊!这个财主做得不好,但是他做得也不比财主好。如果财主霸占乡亲的土地的时候,他站出来不让,那才是见义勇为。而他这样做,只能算是报复。”
我无语,心里暗骂这些编辑们:搞什么啊?他们选的这故事,确实上不了台面,难道就找不到见义勇为的事例了吗?拿着偷鸡摸狗的事儿来讲道德!
我说:“当时周立波还只是个小孩子,小孩子确实没有能力对抗这种大财主。”
卡卡说:“那他可以等长大了再治这个大财主啊,也不能偷人家的猪啊!——再说,猪被财主打死了,也是财主拿回家吃肉。”
我实在无力替编辑们狡辩了,是啊,人家就算是误杀了自己家的猪,周立波和其他穷人们还能捞着吃一口肉吗?有什么值得兴奋的呢?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