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我们成人都知道: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段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年龄段的理解力、洞察力和生活经验都不同,对于文本的“拆解”自然也就不同。
而在为孩子选择书、讲读书的时候,很多家长却纠结得太多:
我家孩子一岁,该买什么书?两岁了,该买什么书?深了怎么办?浅了怎么办?
这么贵的绘本,不喜欢怎么办?读一两遍就放那儿了,是否可惜?
为孩子选绘本,要不要考虑年龄?
要考虑。
为孩子选书,要两只手抓,一只手抓孩子,一只手抓书。
——因为我们大部分家长是抓不住书,所以,常见的就是抓孩子。但是说实话,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心智发展能力如何、最需要的关键性帮助是什么,也不甚清楚,所以,唯一能准确无误地做参照物的,就是孩子的年龄了。所以,家长呈现出的状态是:选择的标准不是书的好坏,而是以自家孩子当下的年龄段会喜欢哪些书。
儿童阅读推广人常说的一句话:绘本适合0-99岁的人群,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至少一套绘本,对一个幼儿来说,可以在多个年龄段发挥功效。
这里,就以这套“贝贝熊咿呀学语系列”做例子。
这套书,很多家长纠结于“咿呀学语系列”这几个字,觉得孩子已经过了咿呀学语的年龄,能用得着吗?
而且这套书封底也是锁定了“低幼读物”、“为小小孩量身定制”等字样。
其实,这套绘本,陪伴卡卡走过了几个阶段,一直到现在。
第一个阶段的利用:简单的认识、认物。
大约在两岁之前。
讲读方法:“指读”——文字读到哪儿,妈妈手握着宝宝的小手,指着对应的图画。
第二个阶段:认知。
大约在2岁之后。
这是被很多家长误解的一个概念。经常有家长认为,认知,就是认识图上画的是什么。
认知与认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认知,是指运用对比、分析、提取记忆、分类等一系列能力,来获取知识。
第三个阶段:咿呀学语。
大约2.5-3岁。
通常,孩子这个阶段应该提到前边。而卡卡因为说话比较晚,所以,这个阶段置后。
那段时间,最喜欢读的就是《小熊在夜里》:七只小熊在床上,跳下床,跳下床走向窗户,到窗边了,跳出窗外,跳出窗外,滑下树,跳出窗外,滑下树,翻过墙,翻过墙,钻过桥洞,钻过桥洞,绕着湖边,……
其他七本也都超级喜欢。
第四阶段:听故事情节。
大约3-3.5岁。
这套绘本的故事情节,对于成人来说,虽然有点无聊,但是,正好适合这个年龄段刚开始听故事情节,但是又听不懂带扣儿等复杂情节故事的宝宝。
这样简单重复的句子结构非常吸引孩子。
第五阶段:打入冷宫。
这套绘本,遭到冷落,似乎是从3.5岁之后,一直到五岁多。
三岁半之后的卡卡开始喜欢情节相对复杂的故事,对这种简单重复的句子不再感兴趣。
大约有一年多的时间,很少点读到这套绘本。
第六阶段:识字。
卡卡自从五岁之后,逐渐开始对文字敏感。
这时候,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一些专门识字的教材,比如《四五快读》等等。其实没有必要,而且读惯了绘本的孩子,对这种书,基本不买账。
那么,最好的选择,可能还是绘本。
于是,某一天,卡卡再次拿出这套书。
还是“指读”——但这次,是我文字读到哪儿,卡卡的小手就指着相对应的文字。
第七个阶段:写作启蒙。
应该在六岁左右,不过卡卡目前还没到呢。
还可以再次利用这种绘本。
到时候再跟大家介绍。呵呵~~
这样一算计,一套绘本,是否买得超值?再也不必那么纠结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