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似乎很多设计得很完美的计划,都不了了之了,不过,我有一点比较好,不管离题多远,如果某一天一旦想起,一定会继续实施——所以,我总是对自己比较宽容。
就比如说好了不拖欠旅行的博文。
就比如亲子阅读的记录。
回大连已经一周了。我感觉,卡卡在旅途中的生活,对她来说,就像梦一场,回家后,很快就一切云淡风轻了。而我,则心长了草。呵呵~~
亲子阅读,每天都有,但是不太稳定,或多或少。
今天读的数量不多,但是,感觉卡卡的阅读,又有了一些进步,所以,以今天的绘本阅读为例,来记录一下她近期的阅读情况。
今天共读了七本绘本:
这七本中,读得次数最多的,是《糟糕,身上长条纹了!》。从三岁半的初相识至今,至少有几十遍了,只是最近半年,似乎没有读过。
以前,卡卡明白卡米拉身上为什么会长条纹——因为她喜欢吃青豆,但是朋友们不吃,她也不吃;因为她开学第一天不知道穿什么衣服才好。而今天再读,她还是问出了这样的问题:“卡米拉身上到底为什么会长条纹呢?”我就把她之前明白的这些明睁眼漏的答案说出来,她不甘心地追问:“不吃青豆,为什么就会长出条纹呢?那么多人不吃青豆,为什么不长条纹,而她不吃,就会长条纹呢?”
她的问题难度加深,我的回答也相应深入地说:“我想,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是否吃青豆,到底穿哪件衣服。而是她太在意别人的说法了。”卡卡马上就接着延伸:“别人不吃青豆,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吃,不喜欢吃就不吃,身上当然不会长出条纹了。而卡米拉是喜欢吃,因为别人都不喜欢她就不吃,就长出条纹了。卡米拉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哪件衣服,而是她不知道别人喜欢她穿哪件衣服。你说那么多同学,谁知道他们喜欢哪一件呢?万一这个喜欢这一件,那个喜欢那一件,怎么办呢?”
在得到我的认可之后,她开始与自身经验相联结,说自己不要这样太在意别人的说法;说她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吃青豆而不吃青豆的话,身上就不会长出条纹。
同时,她开始关注那些“胡卢博士”、“希瓜先生”这些谑称。
《嫦娥奔月》,是这几本中唯一的一本国产的平装绘本,是“好朋友绘本馆”套书中的一本。这套绘本,卡卡几乎每一本都喜欢,而且都读过很多次。我对这套绘本也觉得有可取之处。
今天这本绘本的阅读,我们侧重的细节:“羿的妻子名叫嫦娥,是个美丽贤惠、心地善良的女人。每次有百姓来家里,她都不会让大家空手而归,也要拿出自己家里的点心、干果送给乡亲们。”在我给她解释了“空手而归”之后,卡卡又是与生活联结,做一番延伸,比如,乡亲们感谢羿,给他家送东西,如果嫦娥只管收下,觉得是他们应该送的,那时间久了,乡亲们就不会来了,等等。
绘本讲完之后,她总结了一句:原来,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啊!
《我喜欢玩》和《我喜欢自己》,是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第三辑中的两本。这套书,卡卡也很喜欢,但是她最近表示:这两套书,因为是放在盒子里的,拿出来或者装进去,对她来说都比较困难,所以,有时候想看,懒得拿和装,想想,不稀看得了。——表达得倒是很清楚,呵呵~~
《赶牛车的人》,去年三月份购入,卡卡之前听过,但是不超过五次。感觉她听的效果一般,我也没做过多的讲解。但是,今天,她听的效果非常好,不但故事听懂了,包括绘者芭芭拉•库尼在构图和图画中传达的一些信息,她也都感受到了。比如这两幅图:
读这个《赶牛车的人》,卡卡最大的进步是:她开始主动与我交流她的这些感觉是从何而来——她是从哪儿知道(感觉到)的。
但是,目前她对这个绘本文字结构上的一些细节,还没有关注,我也没有急着去指点。
《断喙鸟》与《小鹌鹑》,是今天最感动我们母女的绘本。
《小鹌鹑》,是“大师名作绘本”中的第一本,继前几天第一次给卡卡读过一次之后,这是第二次读。可以说,这是直戳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个地方的一本绘本。
“我”的爸爸是猎鸟专家。就在我十岁的某一天,跟着爸爸出去猎鸟,我们无意中惊扰了一个鹌鹑窝,鹌鹑妈妈为了保护窝里三只小鹌鹑宝宝,它假装受伤地跌跌撞撞地跳出来,试图引开“我们”,却没有逃掉猎狗的追捕,被咬死了。
卡卡没有关注“我”和爸爸对待这只鹌鹑之死的不同观点和情感,但是她完全可以听懂并理解故事中“我”的情感。因为头一天刚听完这个故事,第二天下楼去玩,回来她告诉我,在小区广场上玩的那些学前班孩子,都在比赛踩死蚂蚁,她说,我没有踩,如果我踩死的是一只蚂蚁妈妈,家里那些小蚂蚁宝宝等不到妈妈,多可怜啊。如果我踩死的是小蚂蚁宝宝,他们的妈妈找不到孩子,多伤心啊!——而在此之前,她踩死虫子等,我基本属于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我们无法改变的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和其生态必须平衡。
但是,相隔几天的两次讲读,卡卡听故事的效果,这一次与上次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变。
《断喙鸟》,是旅行期间,在外地拍下的,回到大连才拆封。所以,这是我和卡卡同步的第一次阅读。
这本书,我们此次的讲读侧重点:
1、对喙的理解。卡卡的理解程度是:能用手指头模仿出断喙鸟进食的不易。而这是理解整个故事最基本情节的关键。
2、断喙鸟曾经的优越感。
3、什么是“转折”。
对这个“转折”,卡卡在理解之后,提出疑问:如果从独木桥上摔下来,爬起来继续走就可以了,这个并不能算是“转折”。于是,我们讲这个话题推到更深处,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断喙鸟不能“爬起来继续走下去”。
最后,卡卡评价:好感动啊!
今天,包括最近几天的阅读,与之前的阅读相比较,卡卡有这样几个明显的进步:
一、开始有从快感向快乐过渡的萌芽。
目前已经有的具体表现:
1、开始体会运用图式和理解策略的乐趣。
2、开始体会文本具象化和思考以前从未有过的想法的乐趣。
3、“以人为镜”的乐趣。
4、理解的乐趣。
二、开始揣摩绘本中角色的心理。
三、开始感受自己对于绘本的回应。
四、开始学习讨论、谈论阅读带来的乐趣。其实,我们很多成人,对一本小说、一部电影,往往能有的评价就是:好看,写(演)得真好。至于如何好,好在哪里,大部分人,是没有对等的策略和语言来描述和互相交流的。
当然,就像我上述四点,每一点都先强调“开始……”,对卡卡来说,所有这些,都只是刚起步,或者说还没有正式起步。
路漫漫兮,呵呵~~~
顺便记录一下:
卡卡今天问的最令我吃惊的问题是:汉献帝和汉灵帝是什么关系?谁是谁的爸爸?还是谁是谁的爷爷?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