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突触思维模式宝宝卡卡 |
分类: 妈妈专区-育儿心得 |
卡卡很小的时候,我是带卡卡每天在小区周围活动,经常遇到那些晒太阳的老太太,貌似关心地对我说:这么小的孩子,带出来太累人了,把妈妈都晒黑了,直接影响到夫妻感情。孩子懂什么?将来是没有回报的。——我承认这是他们的切身体验,或许是过来人的一句忠告。
前段时间,想带卡卡出去旅行,很多人都反对。反对的原因就是:宝宝这么小,什么都记不住,白挨累,白花钱。
自天气暖和以来,每逢周六或者周日,我基本都抽出一天,带卡卡参加宝宝网的活动。每次我带卡卡一脸倦容地回来,楼下一个宝宝的姥姥都会迎出来,打听我们又去哪儿了,先是慨叹:“你真行,自己带这么点儿个孩子到处跑。”然后聊几句,最终必会落实到一句话:“这么小的宝宝,没必要带到外地玩,就在附近晒晒太阳就行了。孩子什么都记不住,长大后还得花钱再带她出去。”
上周,一听说我要带卡卡去市内体验高尔夫,我奶奶就说:“开发区附近玩不开啦?还去市内玩?花钱不说,大人孩子都遭罪。”
那些所谓的过来人,几乎全部都是这个观点。
我认为,其实不然。
宝宝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再生式思考,将新接收的信息放在既定的模型中,一成不变地产生出固定类型的思维结果。一种是生产性思考,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变通、拓展,产生新的模式。
而一旦形成习惯,这些思维模式就会对宝宝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延续至成年。
没错,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幼儿时期见过的一些人、经历过的一些事物,大部分都看似不记得了,但是,这些他们曾经经历的这些痕迹,却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拓展了宝宝的思维,影响他的一生。这就像我们曾经学过的那些数理化,其实,在毕业后的生活中,基本是用不上的,可是,在那个年龄、那个时期,这是必修的课程。
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记得那么多美丽景致更重要一些?还是通过这些环境,发展思维能力更重要一些呢?
或许我的说法有点偏激:相对于宝宝来说,我们成人的旅行就只能说是“到此一游”,嗯,这个地方看着不错,那个地方景色很美。仅此而已。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是放在我们既定的思维模式中,然后一成不变地生产出固定的感官感受。所以,有钱到处看看固然好,经济条件不允许,不转也罢。
对宝宝则不然,宝宝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经验的多寡,每次新的体验都会导致他大脑内突触链接的增加以及突触密度增大。当新的体验大量输入,积累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宝宝的大脑就通过突触筛选来优化自己,并逐渐建构起某些特定的思维习惯。
从再生式思考到生产性思考,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由此,我在想,与其每个月花两千元,让宝宝上幼儿园,过着两点一线的固定生活,莫不如每个月抽出两千元,带着宝宝四处走走。两千元,恐怕只能带宝宝在周边城市旅行一周,但是,这一周的时间,要比上一个月幼儿园增长的见闻多得多。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另一互通之处:都是越早越好,早到宝宝还只是一颗受精卵,晚到什么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