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翡翠B货与C货的优化处理(组图)

(2008-07-08 20:32:37)
标签:

文化

http://imgcache.qq.com/ac/qzone_v4/b.gif http://imgcache.qq.com/ac/qzone_v4/b.gif传统的翡翠制造工艺中对已切磨成型的翡翠制品过酸炖蜡,其目的是改善其表面特征,并未破坏其内部结构,属于正常的合理优化,在以前仍然是A货,只是最新的国家标准更加严格,做为B货处理。翡翠漂白充填处理主要是去除翡翠中影响颜色和透明度的杂质,充填和掩盖翡翠中的裂隙降低翡翠的脆性以达到增加翡翠的美感,提高售价而获得高额利润的目的。市场常称之为B货翡翠。  染色翡翠则为C货翡翠,如充填时添加着色剂,则称之为B+C翡翠。所以漂白充填处理的对象一般是中低档的首饰和坯料。客观来说,处理过的翡翠饰品,使得原料更加合理地利用起来,也使得顾客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高档翡翠的佩戴效果,只要别冒充高档翡翠欺骗顾客,也不算什么。但是就怕顾客花了高档翡翠的价格,买的却是处理过的低档翡翠,不仅没有任何收藏意义,更严重的是受到了商家的欺骗。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852917924599.JPG
  对B、C货的处理翡翠,一般可以简单识别:颜色都过于漂亮,甚至发邪,水头也过于通透,但是跟A货不一样的是,B货的水头比较含糊,有凝胶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表面,有十分明显的成片连续的网状酸蚀纹,注意跟A货抛光不好的小坑不一样。B货手感较轻,撞击声音发闷,不清亮。
  如下图:上面的几个图是本人几个藏品反光表面的细节放大图,各种色彩的翡翠硬度不同,颗粒结构也不一样,有些种细硬度大的翡翠,可以抛出很好的玻璃光,即使如此,用放大镜也可以看到明亮的表面还是有些独立的小坑,而种略粗的就会有更多的小坑,但是这类因为组织结构自身特点造成的小坑,都是彼此独立的,比如左面两块玉器的坑就少些,而右面两图表面的坑就多些,这也是天然翡翠的自然特性,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下面的两个表面反光图,就可看到成片的网状蚀纹,而且彼此相连,这就是强酸腐蚀后的结果,凭此几乎可以一眼就分辨出天然翡翠和处理翡翠。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852917100472.JPG
关于翡翠的天然颜色和染色: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8529171025733.JPG
  从上图可以看出,A货翡翠各种色彩之间界限分明,即使有些渐变过渡,也绝不拖泥带水,很多时候各种色彩之间界限分明到似乎是两块翡翠的粘合。而人工着色的翡翠,颜色过渡就含混不清,有晕染效果,似乎是颜料滴落在洇湿的纸上一样,比如左下的红翡貔貅,棕黄的颜色从浓郁到白色经过了棕红、棕黄到浅黄的很长过渡,另外,人工染色的部分颜料还会沿着翡翠的裂隙积累成筋络状或者网状的线条,如上图右下角的染色扳指,凭此也可一眼鉴别出A货翡翠与B、C货(酸洗灌胶着色)翡翠的区别。
  下面是一堆B、C翡翠,各位可以仔细体会一下具体的细节特征: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8529171047235.JPG
  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花几元钱买一只验钞机,用紫外灯光照射翡翠,如果发现有荧光反应,就可以肯定是B、C货,A货在紫外灯下颜色不变,当然也有些B货不带荧光反应,但是凡是有荧光的都能肯定不是A货: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852917119636.JPG
  最后要说的就是与翡翠类似玉石的鉴别,可以从硬度、比重、表面特性、内部结构、色彩等多个方面加以识别: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8529171127934.JPG
  其实各种玉石都有各自的风采,只要不互相冒充以牟取暴利即可。如果喜欢,完全可以自己选购一些其他玉器来装点自己的生活,而且在很多玩玉的朋友眼里,会对各自喜欢的玉器都有偏爱,未必就一定追捧翡翠。
http://imgcache.qq.com/ac/qzone_v4/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