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
(2012-05-22 14:24:02)
标签:
英国父母离异第一次抱母亲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孩子是家庭的产物,父母离异、家庭变化往往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危害。父母离异的孩子往往有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那就是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心理比较脆弱,性格孤僻、情绪低落、受压抑、烦躁、冷漠。对这些孩子,老师不仅应该教育孩子本人,还要注意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共同走进孩子心灵深处,解开孩子的“心结”,让他们的世界也春色满园,充满阳光。本案例中的又又就是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
案例背景
又又的父母都是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在英国攻读博士后并在大学里兼职,妈妈曾当过教师后来在上海开办境外旅游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又又的父母于2006年提出离婚,经过近两年的调解无法挽回,2007年10月正式离婚。又又判给爸爸抚养,拟定在2008年6月出国,暂时由妈妈照顾。
又又是四(4)班唯一的一个“小海龟”,曾经在英国留学一年,在英语口语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其他同学望尘莫及,成为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外语小专家”,在三年级时还曾获得江苏省少儿英语风采大赛二等奖。她外表机灵,淡眉俏眼,小脸蛋上打个小酒窝,显得调皮又可爱,此外她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强,擅长手工制作,剪纸、英语小报做得非常好,还已通过钢琴五级的考试。她的体育成绩也很好,虽然个头不高,但跑步的速度很快,是班里的体育尖子,还曾作为校田径队队员参加过高新区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如此优秀的女孩,脸上却常常流露出淡淡的哀伤,上课发言总是显得有些迟疑,课间活动时会偷偷地哭泣……同学们都觉得又又的表现有点“怪”!
★ 事件
二年级下半学期国庆节前后,我刚刚接这个班不满一个月的时间,在一次体锻课上,又又没有按要求进行体育锻炼,趁着分组练习的时候大秀“个人写真集”。当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传阅了她的相册,那上面有又又父母的合影,有他们一家人在各地旅游的照片,还有在英国留学期间的生活记录……一张张照片上三个人笑靥如花。因此当又又告诉大家:“我的爸爸、妈妈要离婚了!”,大家几乎都不相信。但是之后我们就看到又又的笑容少了,大眼睛里充满了迷茫,经常独自坐在单杠上发呆。
分析
许多专家经多方面调查研究证明,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伤害仅次于父母死亡。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经受过心灵的创伤,往往性格内向、自卑,总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然孤居一隅,远离伙伴群体,对社会和家庭生活失去美好的憧憬,变得懦弱、孤僻、暴躁,缺乏自信心。
又又的父母难道真的要离婚了?我拨通了又又妈妈的电话,用开玩笑的方式讲了又又在学校所说的事情。又又妈妈没有回避,坦诚地告诉我这是事实,为了减少对又又的伤害,他们并没有跟又又说起这件事,可是又又居然知道了。在父母协商分手期间,小又又已经察觉到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是她从来都不说什么。即使父母试探,她也会小心翼翼地绕开这个不愿接触的话题,在家里对妈妈也是百依百顺,非常乖巧。可是到了学校,她忍不住会躲到角落里偷偷哭泣。据说又又的父母曾是高中同学,后来一路走来直至步入婚姻殿堂,在各自的单位业务能力都很强……在一般人眼中,他们是青梅竹马的贤伉俪,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可是,现在他们却要离婚了!这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冲击,她不知道什么是值得信赖的,不知道父母是否还爱她。她的“古怪”,是因为她对生活的不信任,是因为在她幼小的心灵安全感的缺失。
辅导策略与过程
通过谈话、调查、分析,我明白了又又“古怪”的原因,并确定了以下辅导方案。
一、设法与又又的父母沟通,告诉又又“不管我们将来怎样,我们永远爱你”。
2 .利用网络我给又又爸爸发E—mail,告诉她又又情绪上的细微变化,请爸爸及时打电话与女儿沟通。为了避开晚上电话高峰期,我的手机特地为又又开辟了“亲子热线”,于是每周三下午五点成为父女俩的亲密时刻。为了让他们父女每次有话可谈,我给远在英国的爸爸提供班级网站的地址及又又本人的大量信息,让他们父女虽然远隔天涯,仍有近在咫尺的感觉。记得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专门把又又的作文一字不差地摘录下来,并详细分析优劣之处,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用E—mail发送给又又的爸爸。他非常感动,写下了几千字的电子邮件,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教育观念。并感谢我为又又的健康成长所做的努力。
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和又又父母的联系一直持续不断,架起了父母和孩子心灵互动的桥梁。当我看到又又坦然地接受了父母离异的事实,健康地成长,心里感到无比的宽慰。
二、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呢?她们比一般的孩子更敏感,更脆弱,更容易受伤。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有幸见证着又又的成长,难忘和她一起牵手走过的日子:
1、为了帮助又又走出心理阴雨天,我积极给她创设一个更宽松的环境,让“大爱”包容“小爱”。
我从来不在班上讲和父母离异有关的话题,总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因为“血浓于水”,不管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父母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我在班上给又又过生日,让她戴上生日帽点燃蜡烛,请同学们一一向她道贺。我让又又参加班级里的各项活动,并告诉她我们活动的目的重在参与,与快乐同行。我请又又做英语课代表的小助手维持纪律,让她感受小主人的责任。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又又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是不可缺少的,班级需要她,同学们喜欢她,老师爱她,在生活中“爱”无处不在!她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失去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爱!
2. 提供方法,学习与人交往。
又又渴望友谊却不会处理,和同学时有矛盾发生。我一方面找当事人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分析,一方面请妈妈留意女儿的日记,和孩子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告诉孩子正确的择友观,学会维护友谊,不能因为怕失去就一味地迁就,对不正确的作法要学会说“不!”。
经过两年多的跟踪辅导,又又的笑容回来了,她变得更加坚强、乐观。2007年暑假,又又参加了江苏省少儿英语大赛,获得二等奖。2008年四月份,为迎接高新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又又参加了学校田径队的集训,她迎难而上,克服了种种困难一直坚持到最后。在集训期间,她还参加了江苏省少儿英语风采大赛的选拔并进入了复赛、参加了全国钢琴等级六级考试……不管压力多大,时间多紧,又又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状态,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8年“六一”又又还参加了和灾区孩子手拉手的活动,她和灾区小朋友在西山采枇杷的照片被刊登在《姑苏晚报》上。
案例反思
因为父母离异,又又是个不幸的孩子。但是,不管父母在哪里,父爱和母爱总是围绕在她身边,她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2007年,又又被苏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评为每周一星,真正走出了情感上的阴雨天,在阳光下快乐健康地成长。2008年,又又离开妈妈远赴英国和父亲一起生活,平静地接受了爸爸重新组建的家庭,如小树经历了风雨,变得更坚强,更乐观。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哀愁,当我们学习诸如《第一次抱母亲》这样的课文时,小小年龄的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轻轻啜泣。每当看到这些,我总会感到作为一个小学教师的无奈,我不能给孩子更多,但愿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装满爱!但愿那些为人父母的大人们学会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给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他们健康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