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人口真成了中国的包袱吗
(2009-02-11 12:29:13)
标签:
软体工业创造力工业体系中国人口杂谈 |
分类: 时势杂文 |
13亿人口真成了中国的包袱吗?!
——人是创造力的根本
众所周知,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作为产生创造力的人,在中国13亿为什么就会在今天的世界心态国人心态里变成了讳莫如深的自卑呢?资源有限,世界需要总人口有适当控制没错,但中国十三亿世界六十亿就真的存在多余的人数多于的包袱了吗?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所以,多的是人们乏人类创造潜能的激发,多的是少于创造力开启的投入,多的是非创造力因素对创造力主宰权的桎喾,多的是利用强权对创造力产出价值的无尽掠夺。
扔弃的垃圾都可以变废为宝,何况是人?
扔弃的垃圾都可以变废为宝,我们何以小视自身的创造力?
一
同面积甚至更少的土地在袁隆平等类的开发下养活了人口递增的民族,没有翅膀人类实现了飞翔航天之梦,没有千里眼顺风耳无线技术互联网络仍然使我们享受到千里之外亦如亲临的现实。。。。。。大量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多与少,大与小,利与弊的双曲尺动力效应——力至于何,何为大的事物能动机理。
同样的道理,回首三十年前的中国,潜能没被激发的民族,贫困落后的历史仍历历在目;创造力不能充分发挥的今天就必然还要面对种种困惑。13亿中国人如果还不能从根本上发掘自身创造力,以致:创造力(软体工业)与复制力(硬体工业)结构及产能和产出比例失调,失业得不到根本解决,内需无力本质拉动等等困扰若不能从源头上彻底醒悟和实施——13亿就真会成为我们的累赘。
二
软体工业理论(1999年胡勇创立)概要
1
软体——时空“点”上定型定量的物质,硬体——时空“段”上定型定量的物质。
软体工业为整个工业体系制造“模本”——即“软体产品”。硬体工业以此模本进行规模化“复制”——即产出我们常见的各类商品。
所以,软体产业是整个经济体系的领军人。
B
三
找到思路,我们不再困惑;
着手实践,我们不再犹豫;
强力执行,我们走出困境。
八年抗战,我们赢得了胜利,决定因素是人;512地震,我们没有倒下,还是因为全民同心的人;今天,金融风暴袭来,在全球率先把握了创造力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的中国人也必将处之泰然积极而从容地应对,13亿国人不仅不会成为包袱,而且必将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最强大动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