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故事——黑漆棺材
(2011-01-26 05:13:34)
标签:
杂谈 |
凌晨,王二和小舅子驾船出海了。
海上一片雾气,十米外就见不到对方,渔船缓慢的划开水面,静静的,像一条鬼船。这个天气是不宜出海打渔的,不过对王二来说,要想在年关底捞上一票,过个好年,那就必须冒一次险。
两个小时过去了,雾并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浓重了。王二看了看手表,又听了听四周,依旧一片寂静,显然附近没有渔政的船,他停下发动机,下了船锚,又招呼小舅子准备渔网,不久他们洒下第一网。
第一网上来时,只有一些小鱼虾,这与王二的期望相差太远,两人骂骂咧咧的清空网后,又下了第二网。结果这一网捞到了一个大家伙。王二两人费劲气力的弄上来后一看,不由得目瞪口呆,这一次捞上来的竟是一具满是斑驳的黑漆面棺材。
这时,一束光柱射来,随即,王二被渔政抓到了。在禁捕期出海打渔是要被罚的很厉害的。王二在心底暗骂晦气。
渔船被拖回码头,雾已经散去,镇上的人们都出来瞧热闹,大家听说王二出海打上来只是一具棺材,都觉得这和清晨出门捡到一个骨灰盒是一样可笑的事。
王二和小舅子被带走了,棺材则被拖进码头上的管理办公室,扔在屋子的地中间,有人开始猜测,这可能是汛期时山洪冲落出哪家坟茔带出的,也有人说可能是别的镇上运送灵柩出了事故落到海里的。可是不久,就有细心人看出,这不是件寻常的棺材,可能是件古物。
县上文管所的人来了,仔细查看了棺材,尽管棺材上黑漆剥落的厉害,又被撞击的到处都是如刀劈斧削的痕迹,但是经过认真擦拭,仍能看出上面钉有十几块四寸见方的金属牌,摩擦后竟发出暗色的银光,一看就知道是银质的,每块上面还镌刻着小字,经过辨认,都写着“天使徽州陆公如清之灵柩”的字样。
文管所让人找来几个健壮的青年,手持撬杠,从棺盖缝隙中伸入,用力翘起棺盖,打开后,大家都探头往里面去瞧。里面的尸骨早已无存,丝织物都已烂成泥水,唯有上方一串朝珠倒还崭亮如新。
文管所的人大致判断出年份,但依旧弄不懂它是为何会在海上出现。只好又将棺盖盖好,运到县文物局院子里保存。随后,他拿着从棺材上撬起来的一块银牌,来到了文管所早已退休的老所长家里。
老所长仔细听了他讲述的经过,又翻检那块银牌,看了半天。然后慢慢说:“这是康乾三朝的,当年天朝册封朝鲜、安南、琉球等附庸国时,必须遣使奉敕往封,走海路时,海船内照例要预备漆棺一具,以备不测,棺上必会钉上银牌十数枚,镌刻‘天朝某人之灵柩’字样,如遇海盗或恶劣天气时,使臣穿戴好朝衣朝冠躺在里面,到了要翻船时,则让水手于棺外钉上,令棺柩随波漂流,如有过往海船见到了,或钩取上船,到了口岸报告给官府,将棺材交还给使臣家人。”他停了停,又指着那块银牌说,“这块银牌就给予打捞水手作为奖励。”
老所长站起来,在书柜中翻出一本线装书来,又说:“这些事在这本书里都有记载”,文管所的人看了看书名,是一部叫《洪北江诗话》的书。
文管所的人再次谢过老所长,起身告辞,临出门的时候,老所长又叫住他。
“去跟县上渔政的人说说,把王二他俩放了吧,大家都不容易,要是日子好过,谁还在这样的鬼天气里出海呢?”
前一篇:通知
后一篇:文物的故事——髹漆药盒及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