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
(2011-01-06 07:58:59)
标签:
杂谈 |
进了卡拉OK的包间是要关门的,主要是怕影响周围,另一个作用是,关了门了就是一统天下,就是一个江湖了。
如果这个包间里不幸拥有了50后至80、90后,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一般说来,50后和80、90后是无法唱到一起去的。50后要唱郭兰英,80后要唱刘若英,90后要唱张芸京。其实这样各不相干也好。
最坏的是我们这些60后70后,是中间代,承先启后,K歌的历史也比较久远,愤青的时候唱崔健、罗大佑,谈恋爱的时候唱齐秦、谭咏麟。然后就结婚生子,为生计打拼,中间的什么什么就没有印象了,形成一个断层。直到孩子上中学了,孩子迷上了新的歌手,跟着孩子学了一些新歌,然后就出阵K歌了。
进了K厅,最怕的是听50后的人点《无言的结局》,夸张的节奏,闹心的旋律,让人心提到了嗓子眼,不是因为这歌本身,而是怕壮年男壮年女们做出一些吓人的举动惊动了歌厅的保安。好在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从来担心发生,但是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首闹心闷骚的歌曲在K厅里的点拨率一直居高不下,直到这两年,可能是壮年男壮年女开始朝老年奔了,才稍微消停一下。不过,什么时候老房子燃火,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相当大的。
谁叫这首歌曲那么准确地拨动了那么多人心中的那根琴弦呢?那可不是一般的琴弦,是一根二十多年没有人敢拨的琴弦啊!
60、70后到这个时候,还是有几首相当可怕的保留曲目的。不信你看,那几个中年老男人一进包间,就直奔点歌电脑旁,粗大的手指在上面一阵翻动,等会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歌曲基本上是这几首:《把根留住》、《原来的我》、《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我只在乎你》。文艺一点的呢,一定有《滚滚红尘》、《追梦人》、《野百合也有春天》之类的,时髦一点的应该有《爱的代价》、《同桌的你》、《千里之外》之类的。
唱到尽兴处,黑暗之中,一定会有男女开始速配:“哎,咱俩点个对唱的吧。”,“好!”
于是,什么《在雨中》、《请跟我来》,什么《心会跟爱一起走》、《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次第献映。“在雨中,我送过你,在夜里,我吻过你”,唱到这后一句的时候,男女有点故作尴尬,周围一般要做起哄状。这种时候,真还是佩服那些艺术家,他们怎么就能够让60、70后们为这句“在夜里,我吻过你”而激动二十多年呢。真是强人啊!
其实这些都是小菜,最雷人的是当时拍摄的MTV,为了省钱,找一两个俊男靓女,男的穿上喇叭裤,女的穿上三点泳装,一个在街上走啊走,一个在岸上羞啊羞。最多,达到开放的极限,那个女的娇滴滴地依偎在男的身旁。男的多半烫了头,女的多半是黑色连裤袜,不要笑!这在当时,那叫潮啊!
其实,这些都是小朵浮云。
真正的白云朵朵出来了,上面说的那些哪里还值得一提?
有一次,遇到一个50后老师,她一进包房就霸占了点歌电脑,在那里以指点江山的气概和专业歌手的风度,轻抚键盘,笑容如花,举止相当优雅。等到我上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点了《勇气》,顿时魂飞魄散,因为我发现,我点的歌排在了“预约28”的位置。
嘹亮的前奏响起来了,老师的歌声十分专业,高亢明亮,张弛有度,感情饱满,气贯长虹。一首两首,三首四首。我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老师点的歌,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纵横都在8000公里以上,且有百分之九十的歌,是在长城以北,昆仑山以西,黄浦江以东!
我等了两三个小时,才唱到了那首《勇气》。
虽然老看网上说90后多么癫狂,可是90后的孩子如果哪天潜入我们的包房,一定会以乜斜的眼睛瞅一眼屏幕,露出一脸的不屑,然后轻轻地说:“一帮老傻逼,唱的歌都变态。”
是的,现在是曾轶可、许嵩、肖敬腾、张芸京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