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月明

(2010-09-22 11:16:18)
标签:

杂谈

大凡与月亮有关的事,我都觉得很凄凉,中秋当然也不例外。
今夜必然月如银盆,今夜必然月光如水,因为今夜是团圆夜,是中秋节, 古代有文人骚客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显然这些美丽的诗句都可以构成为中秋的代名词,回想着这些带着浑厚的寂寥落寞的诗句,望着桂月,有些人一定会思绪万千,月光如水,云卷云舒。细细品味着生命的黑夜中这份寂寞,这份孤独,这份淡淡的愁绪。
要是放在过去,女孩子们一定会沐浴净身,然后在后花园里的无人处上香、祭酒、读祝、摆塔、祈福,待月西厢下求的是月老垂怜,嫁个好人家,最好不是隔壁那个麻脸的腰包鼓鼓的有银子的大叔。今天,这样的习俗大概没有了,只剩下的是大家一起大吃一顿或开房上床,少了诗意。
其实,今天这个时代本就没有了诗意,所以也用不着感叹,毕竟你情我愿的彼此解决荷尔蒙冲动更加现实,更加有性趣,今天与昨天或者明天没有什么不同,月亮是圆些,但一年里毕竟还有十二次呢,谁会在乎今朝?相反有情郎不见得天天会遇到,于此日,于此时,把自己洗净包裹好,送到床上,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这座城市里还有另外一群人,似乎他们于今日的思乡之情更甚于我们,我想他们今天会有半天假,遇到好的老板或许会给他们买上几块月饼,一瓶白酒,到了夜里,一群汉子会坐在月光下喝酒,想父母,想老婆孩子,他们就是那些民工。
想想,他们自己已经有几个中秋节没有在家过了。每到中秋节,除了打个电话向家人问候一声外,剩下的就只有思念和回忆了。记忆中在家过节的情景也在这时变得清晰起来。如今过节多是在异乡,少了浓浓的亲情,多的是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没想到,这月景,每一年都会稍纵即逝的出现在他们的世界,那样的短暂,透明,在这个月圆的夜里,空旷的寂寞已是微不足道,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犹似一把锥心的利刃,会深深的扎进他们的心里。这痛楚比寂寞还要让人无法忍受!每逢佳节倍思亲,异乡的月,一定会让他们想起了很多很多。初见美好,再见依然。 若只初见中秋月圆,那么月缺该会是怎样的令人伤怀?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狐死必首丘。物亦如此,人何以堪!
这样的伤感毕竟只会像我们这些所谓有文化的人才能思量,对于他们,很可能还有另外的方式。也许他们里的一些人清点手里的一点钞票,来到某个特定的地点,在那里,也会有一群和他们一样寂寞的女人躲在树影里,简单几句的讨价还价,便携手走入树丛的更深处,就在月光下,排解着寂寞,释放着寂寞。当一切平静,两个陌生的男女相互忆起家中的亲人,故乡的月明。其实我更加喜欢这样的过节,这样的纪念月圆之夜。
算了,说这些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想大概我是看多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痴”一类的广告了,还是应该学学李太白,“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这样多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添衣吃饭
后一篇:中秋艳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