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宗教观

(2010-07-26 01:47:10)
标签:

杂谈

年轻的时候,在一次从沈家门去普陀山的渡轮上,我认识了一个和尚,当时他四十多岁,高大魁梧。闲谈的时候,隐约知道了他的一些经历,曾经结过婚,当过兵,家庭出现变故后,就在普陀山出了家。当时我只囫囵吞枣般读过一点《妙法莲华经》、《金刚经》之类的书,断章取义的闲谈胡扯中,竟承蒙他的看得起,力邀我也出家做和尚,这时我才知道他现在是山上一座小庙的主持。看他因为我的拒绝而变得心焦起来时,我的疑心不免常常泛上来,谁知道他是不是个Gay,是否在贪恋我的美色。后来在他陪我逛过普陀山所有的寺庙后,又一次提出出家的话题,甚至提出不久的将来会让我接替他的衣钵时,我又一次拒绝了他,他有些感伤,一再叹息我与佛家的因缘。离开普陀山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高大的和尚,不知他现在怎样了,是否找到了可以传递他法脉的人。
我上学时的一个女性老师精通易理,酷好麻衣神相及堪舆术一类边缘科学,又对老庄哲学素有研究,她据我的面相及性格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宜道不宜禅,她推荐了我许多道家的书,给我讲解过《参同契》,我的一点《易》学的底子就是从那时奠定起来的,那时觉得老师说的一切都对,有一段时间里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保俶山南麓的抱朴道院喝茶,听小道士在梅树下吹箫。
后来我也曾在基督教会里学过一年的《圣经》,每周去做礼拜,参加青年聚会,听牧师讲经,那时自己也觉得我比一名真正的基督徒还要虔诚,只是到了要受洗时,我逃避了。
当然,我也通读过《古兰经》。
杂七杂八的说了这么多,无外乎是想说明自己也曾经徘徊在宗教的门外,也曾沐浴在宗教神圣的光辉下而已。陈凯歌说过:“在这个决不完美的世界上,宗教是个去处。它使做了好事的人有地方去欣喜,做了坏事的人有地方去忏悔;失望的得了希望,绝望的至少得了安慰。信仰是文明的开始。相信,需要天真和勇气——重要的是相信本身,到不是相信的一定要是什么。只有人尚能相信,这世界就还有救。杀死了天真和勇气,剩下的就是一群暴民了。信仰实在是人性的围墙。”想想这话真对。
我今天这个年龄是不大会有这样的天真和勇气了,怀疑替代了相信,盲从替代了坚守,当一步步看清人生不过就是一些小小的机缘所创造出来时,就会觉得任何悲剧的结尾并不能阻止第二个悲剧的开端,就如同任何的苞蕾都有机会看到花谢,但它无法阻止自己的开花,注定的花不得不开,注定是生物不得不死一样。
只有到了今日,才觉得天下的事情,往往就在些微只差而改变了人生的命运,我们没有预知之明,就不能还要愚蠢的在时过境迁后后悔,仔细想想,因为已经是事实了,就是无法改变的过去,除了记忆之外,过去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每个人都会进入监狱,因为人间不是天堂,天堂里没有监狱,而这人间就实在是座监狱。当人成为这社会中的一分子,就成为社会这座监狱的囚徒,就算你要自己挣脱出去,周围的人也会不容许了。
不会再相信自己的头脑和自己认为的智慧了,因为这些会让人更加胸襟浅狭,目光短促。小有成绩就自满骄傲,偶见微利就紧随不舍,数句恭维话就引为知己,稍不如意就发牢骚,这都是在自己所筑的监狱里生活惯了的人的表现。
这就是人间,爱永远伴随着情欲与自私,幸福永远伴随着痛苦,妄想的永久就需要期待与忍耐。我们太相信自己的力量,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有愚蠢的期待,可以与渺茫的命运和无知的未来有所争夺。然而这些不过都是进入监狱的理由。
或许每个人的人生在某一刹那还是会有纯净清澈的一刻,这是个天堂的境界,但是人间真的不是天堂,天堂有永久的纯净与清澈,人间所能有的不过只是这一刹那而已。
所以有时除了“信天由命”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酒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