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纪行
(2009-10-26 04:48:44)
标签:
杂谈 |
又利用了周末休息的这两天出了次门,而且去的还是在这里的我的一部分朋友们最常提及的家乡——朝阳。
辽西地区的地理我一直没有学习好,只知道以辽河往西的大部分地区在我们这个省份里称之为辽西地区,而朝阳又处在辽西北的位置上,是辽宁省最边远的地区,往南靠近河北,往西北接壤内蒙古。
其实我去的地方是凌源,从字面上看应该是大凌河发源的所在,它的景观与北方小县城没有什么分别,不过距离县城20多公里远的一个叫牛河梁的地方使它大大的有名起来,80年代初期,在这里挖掘到了先民祭祀使用的女神庙,同时也揭开红山文化探索和挖掘的序幕。不管是女神像、玉猪龙还是保存有绳纹样式的陶器,将辽西北地区作为人类发祥地的历史推进到了5、6000年。
现在,女神庙遗址处正在兴建一处遗址博物馆,在满是黑松的山梁上很醒目,但内部情况却什么都看不到。在它的下方不远处的另外一处遗址发掘现场被塑料布覆盖着,旁边有许多探坑。十几个农民叼着烟在那里挖土方,倾斜而下的土壁上很清晰的能够看出夯土层、沉积层什么的。问他们一些具体情况时,他们什么都说不清。不一会儿,一个开着运土车的小工头摸样的人撵我离开,好像我是一个文物贩子。
辽西北缺水,年年大旱,据说今年水库里的蓄水都已干涸,地里种的玉米只要点火就着,生活着实艰苦。但这也并不影响人们热爱生活的情致,陪同我的市、县教育局的领导们酒量真好,当地产的“凌源老窖”一喝起来就两瓶两瓶的往桌上送,一边说自己的血压血脂如何高,一边一杯杯的将白酒往肚子里倒,我也被一天要喝两顿酒的热情所感染,直到家里时还晕头转向。
我是第一次来朝阳地区,进而也知道了当地的一些名小吃,首先是小米粥是好的,旱地出小米一点不错,粒粒金黄,粘稠饱满,喝酒前来上一碗,的确可以扛上酒劲。然后是烧饼,吃的时候要将烧饼从中间撕开,在夹上一块油炸糕进去,这样的吃法头一回见,觉得新鲜。最后有特色的是豆腐脑,用红蘑碎钉做卤,豆子香气就透出纯正来,味道真好,吃早点的时候,我喝了4碗。
晚间自然还要洗温泉的,水很好,洗过之后皮肤上还觉得滑滑的,据说水质里碱性成分大,也没有鞍山汤岗温泉那样有强烈的硫磺味儿,不过酒后洗温泉,容易虚脱,还好我还挺住了。
临走的时候,自然还要送一点纪念品,四四方方的一个纸盒,里面装了12双袜子,这是当地针织厂有名的产品,也是我接受的一次最奇怪的纪念品。
在经历5个半的长途旅程后,回到了家,生活又回到起点,所有这些都成为了回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