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
(2009-07-19 08:01:40)
标签:
杂谈 |
天热加上心烦,自己在家里就会一天没有一个好脾气,看着什么都不顺眼,懵懵易也无缘无故的挨了两次打,自己躲在阳台角落里,用眼角扫视我的一举一动。
我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是件好事,于是音响里放着《大悲咒》,嘴中也不时念叨着“阿弥陀佛、耶稣基督、穆哈默德、阿里巴巴.....”什么的,希望自己能够安稳下自己的情绪。
人总会顺应自己的情绪做事,被自己的情绪操控,这样往往会出现失控的后果,我们常听到一些人类似“一时冲动”之类的理由来解释自己失控的行为。唯有意志力坚定,具有坚毅果敢天性的大豪杰大丈夫才能安抚或克制自己浮躁的内心,成就一番事业。
中国杰出的一些人物大都将制止内心欲望的泛滥作为“克己复礼”的最重要的前提,修炼心性,磨练意志,从王阳明的“慎独”、曾国藩的“戒急用忍”、林则徐的“制怒”到蒋委员长的“寓理帅气”等等,或做书自正,或刻匾警世,莫不是将自己的内心作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来降伏。
烦恼有时是外在因素带来的,也有时是自己寻来的,不过想想人生百年,3万余天,或无事闲来上火葬场转转,或许就会有新的感悟,何必与自己的心较劲呢?还不如三五知己,把酒临风,弄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出来做做,这总比在家独自生闷气要好的多。
人活着就是为了自身内心的安定,我想人从一生下来就在按照这个目标艰苦的前行,有人会解决的很好,所以成为圣贤,而有的人则一辈子也难以克服他自身的弱点。在街头看到的光着膀子到处招惹是非的年已五旬的市井流氓大都是这类人,我看着他们,总觉得就算他们活到晚年,也不过如此,这样的结局不是我想要的。
我辈无能,只是凡夫俗子,唯有以圣贤为楷模,好好的修身养性,只求不被自己的情绪化毁掉自己,通过每一天中所经历的小事情来关照自己的内心,尽量的做到“心静如水”。如果实在不能做到的话,那就不妨多听听梵音佛乐,增洒点清凉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