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画自说

(2009-06-27 04:46:11)
标签:

杂谈

最近几个月,一口气做了十几张丝网版画,倒不是为了别的,只是觉得这段时间里突然有一些话想说,认真想过的一些问题需要有一个通过实践验证的机会。

近年来我的版画创作轨迹并不是一直很清晰的,生活的城市、工作的学校以及个人情感的变化并没有构成我的版画作品中所有的一切,懒散的天性总是带着我漫无目的的游荡,以致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说明所有问题的词汇来涵盖我的作品。它们既与当代艺术远离,也不曾深陷于传统之中,倒更像我自己每日胡思乱想的某些断简残篇。

做了近二十年的版画后,有时发现它的存在竟有些越来越模糊,以前所关注的所有版画技术问题、版画语言问题都渐渐隐退在视觉图式背后,视觉图式成为我目前唯一所要考虑的因素。也许是在我看过08年奥运会开幕式后,我总在想是什么使我们放弃了大型团体操的形式,而趋向“声光电”等新媒介的表现形式?又是什么让我们迅速的接受了新的视觉要求而对传统的遗忘?先来想去,得出的结果竟然异常的简单,那就是人类喜欢新的视觉刺激的需求在操纵着我们每一件感官。人类永远不会满足于一种艺术样式,而在不停的探寻新的艺术图式的存在。

从美术史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一种流派的产生是在对另一种流派的改造,正因为如此,它们的价值就在于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又必然导致新的视觉图式的产生。印象主义针对于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又针对于印象主义,它们不仅与艺术观念上获得了一次革命性的释放,更是在视觉图式上找寻到了一种突破。因而我明白在视觉图式上找到自己的理想境地,那才是我想要的。

由于我一直从事高校版画教学,也不可避免的看到仍然有大量的版画家在模仿或重复着旧有的版画模式,并且一再的传授给学生们。这样当我们在某个版画展中可以轻易的判断出某种版画风格和视觉图式源于何处,版画家的思维并没有随着作品的出现有任何提高,更加不幸的是这种风气正在慢慢的渗透给学生们即即将成为新一代的版画家们。

我不算聪明,也不可能单枪匹马的改变这样一种现实,于是我只是想通过我个人的实验来论证某些道理的可行性。也许因为年龄渐长,不愿再为繁复的视觉画面所操控,“简化画面”成了我目前创作的最大动力。我想为什么艺术家们都在苦心经营着画心,不惜余力的将画心的所有角落填满,这是不是一种固有的习惯在作怪?难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所倡导的“空白”不也是一种很好的视觉图式?于是我在“满”与“不满”的选择间,我选择了“不满”。

我想方设法的逃离开目前大家都认可的某种视觉图式,来达到我内心的要求。其实我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总是以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首先要有“想象力”,这反映了艺术家真正的能力,也是艺术作品存在的理由;第二是要有“智慧”,所有的“想象力”都需要艺术家用智慧来经营构建,使它更加趋于合理,来彰显它的价值;第三就是“有趣”,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去做一个“有趣”的人,作为艺术家本人,他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并不是要为这个苦难的世界里在平添一些苦难。正因为如此,作为对画面视觉图式的探寻应该是一定建立在一个健康的不折磨观者的基础之上的。当我在琢磨我自己的版画创作时,我总会拿出这三个标准来提醒自己。

解读自己的画真是很难,说自己做的如何好,有广告的嫌疑,说自己做的如何不好,自己心里实又不甘,所以当作品完成后,就像女儿嫁出了门,由别人去说吧。

最后还是要说明的是,我努力在做的是画面简单,但内心却不希望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昨晚
后一篇:妒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