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学底子
(2008-10-09 07:03:39)
					
											标签:
																				
                            杂谈 | 
					
我读国学方面的书实在不算多,读的大多是乱七八糟的对进学或治国平天下无用的杂书。识字以后,十三经中只有《诗经》、《论语》、《孟子》、《礼记》、《尔雅》曾经翻阅过几遍,其余大都是随手翻翻,并没有真正用心去读过,曾有一段时间专好佛老,《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倒是读的很上心,至于老庄那是曾经会背诵一些的,到了现在,大部分都已经又还给先生了。
我对杂书感兴趣,有图的《山海经》曾经一度是我的最爱,《水经注》也细细读过,我想那时纯属是无聊吧。到了大学时期,我酷爱读前人笔记,从《世说新语》、《搜神记》一直到《随园食单》,凡是能找到的我都喜欢去读,记得当时好像上海古籍出了一套大开本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几十本,我就在学校阅览室里慢慢读完,其实当时整套书定价不超过百元,不过那时作为学生实在无能力买下来,估计现在要价会更多了。
我喜欢读诗歌,最喜欢魏晋南北朝以前的古体诗,苍茫旷达的意境,非后世人能比,后来喜欢李太白,不过近年来还是喜欢杜甫和李商隐多些,大概跟年纪和经历增长有关吧,现在在家没事也会随手翻翻《全唐诗》,读上几首,不累,又是一种很好的消遣。
关于《二十四史》,除了《史记》倒是很认真的读完过外,其余大都是看着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出现的人物,感兴趣了就会找出他们的本纪或列传读一读,实在没有系统。而我觉得自己并不是研究历史的,所以《二十四史》不过是工具书,和字典的性质有些类似。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中,我最佩服王阳明,他的全集我是用了几乎半年的时间读完的,因而他的学说对我影响最大。可惜的是我的学生们只知道道家的王重阳而几乎没要人知道这位明代大儒的名姓,更不知道他说过些什么。
其实读传统文化的书并不累,读一遍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再看一点介绍古代汉语句读、实词虚词、语法、文字知识的小册子就完全可以将原著通读下来。
只要自己努力一点,就会和古人对话,听圣贤教诲,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