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对待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2021-02-24 16:42:06)
标签:

老子

文化

《道德经》

老子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现在学者认为“老子是反对一切战争的”,也就是说不管是侵略战争还是反侵略战争老子都反对,依我看老子并不反对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而且还大力支持。

下面就用老子说的话来理解他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第 四 十 六 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老子说:国家执行的政策复合于道,战马不用去打仗可以用来耕田积肥。政策不符合于道,(连年发动战争)母马生驹都在战场上。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欲(别国的领土去发动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祸没有比对领土不知足(而去侵略别国)所带来的灾祸更大的了,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的下场更惨!因此对领土有知足的满足感,会永远知足。

             第 三 十 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要以道去辅佐君主,不要以强兵去征服天下,以强兵征服天下的事容易得到报应。军队打过仗的地方,会生满荆棘;战争之后,必然是(人民生活苦难的)荒年。

             第 三 十 一 章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详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庞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因此,军队不是正人君子使用的工具,它是不吉祥的工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尖锐而高大的兵器是好兵器,但不能因为有这种兵器而感到得意,如果欣赏这种兵器,就是喜欢杀人。你要是喜欢杀人,就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你杀人众多,伴随你的一定是悲哀;战争胜利了,对死去的战士要举行丧礼来表示怀念和敬意。

                 第 六 十 七 章

……我恒有三宝,恃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我有三种宝贝,永远像珍宝一样把持着:“第一是仁慈(爱护生命),第二是节俭用度,第三是虚心谦让”。你能做到仁慈(爱兵如子),士兵作战才会勇敢;节俭用度,使用的物资才会充沛;做到谦让,才能成为好的军队首长。……能做到仁慈,战则胜,守则固。老天爷早晚会建立一个,如同以仁慈建立起来的墙去保护人民的国家

。           第 六 十 九 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兵法有言:“(两兵相抗)我不敢主动进攻而防守,我不敢轻易前进一寸而宁愿后退一尺”。(民间谚语说:“要思胜,先思败;要思进,先思退。”要以示弱来麻痹敌人)队伍不成行列,喊口号不举手,手中兵器好像也握不紧,投枪也像无目标。灾祸没有比轻视敌人更大的了,轻敌死伤士兵就多几乎丧失了我的仁慈之宝。双方兵力相当时,哀兵必胜。

             第 五 十 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能生存下来的有十分之三,不幸死去的有十分之三;有一些人怕死而东躲西藏,不想躲藏的地方皆是死亡之地,又占十分之三。这些怕死的人因为什么原因而死的呢,因为他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太重了。我大概听说,善于在战场上生存的人,陆地上遇不到犀牛猛虎,当兵也不用身穿盔甲,犀牛无法用角去顶,猛虎无法用爪去抓,敌人在他身上找不到下刀的地方。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机智勇敢本领高强)无法置他于死地呀。

庄子在他的文章《大宗师》中说过:“亡身不真,非役人”。【《说文》:“役:戍边也”】役,就是指戍边的军人,军人要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怕死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老子也认为军人上战场不能怕死,怕死就死的更快,只有机智勇敢本领高强才能保全自己,这能说老子反对一切战争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