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老子“有”与“无”的相互关系

(2020-05-19 08:57:25)
标签:

老子

文化

浅析老子“有”与“无”的相互关系

       《道德经》第十一章

【经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1】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

   [注解]

[1]埏埴(shán zhí):用黏土和泥。

[2]用:《说文》“可施行也”【最终的目的】

[解译]

用三十根辐条集中到车轮中间一个毂上,(只有毂)中当间是空无的(能插上车轴转动)才会有车用。和泥做一个器皿,只有当中是空虚的(能装东西),才有器皿可用。在房子的墙上凿一个窗户作为居室,只有窗户是空的(能透光线),房屋才可以住人用。因此,“有”这个实体是为了我们(改造生活)所利用的,“无”才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首先了解一下当前人们根据韩非《解老》一文的思想,对本文中阐述的“有”“无”关系的理解:

(1)张松如说:“老子以‘无’‘有’为二名,且为对立统一之二名,正是统一物之一分为二,是矛盾的两个侧面。”

(2)罗振玉说:“老子以利说‘有’,以用说‘无’,或者说是以‘有’见利”,以‘无’见用。有与无、利与用,是相互对待的不可分开。”

3)现代学者的结论是:“本章说明了“有”与“无”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但目的在于强调‘无’的作用。”

从以上的观点来看,他们的结论是:老子是用‘无’作为工具来谋取个人的利益(“利益”就是‘有’)。所以他们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把老子的“无为”解释为“无所作为”,他们认为老子是以‘什么事也不干’来争取个人的利益,这是对老子思想的歪曲。

 从本文讲述的内容来看,我们不能只从字面上去分析,要根据文章内部的深刻含义来分析老子讲的“有”和“无”相互关系。所以我认为老子讲的“有”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1)客观存在的实体(即现有的物资和工具)。

(2)事物发展所需的时间。

(3)人的劳动创造力。

“有”是被我们所利用,去创造“无”而服务的。“无”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文中三例,老子都是利用“有”这个现有的实体,经过劳动创造以实造虚而达到“无”才能为我所用。

从现实社会的实践中来看:

(1) 我们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是为了没有困难;

(2) 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我们需要的各种财富,是为了没有贫穷;

(3) 我们以增强军事力量来反对侵略战争,是为了没有战争;

(4) 以现有的医疗水平治疗各种疾病,是为了消灭疾病……。

所以,“有之以为利”是用“有”这些现实的资源和财力为条件,来改造“有”——那些不利于生存的现实,从而达到“无”的劳动创造过程,就是我们当前的工作。这才是老子的着重点,不能说老子只是强调“无”的作用,更不能说“无”即是“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