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016-10-15 05:04:26)
标签:

365

串胡同

北城

杂谈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年初,俺行摄胡同,行至北城时,想再访国子监,但抵达时间尚早,国子监稍后才能启馆纳客,便抓紧时间,顺势行走了国子监后面国学、官书院等胡同。上述胡同,基本都地处北城,故本文就先清晰下北城这个概念。老北京人,习惯上将老北京,按方位分哪的人。若:你家住哪?北城的。北城的范畴呢?俺自度娘处知晓:

   有说法简单的就是:以长安街为界,天安门以北即北城,以南自然是南城。但老北京城,概为外城以内,也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二环线以内,包括的行政区域,原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细分便是东城、西城,属于老北京北城;崇文、宣武则算南城。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还有一种理解是老北京的内城、外城,从区域讲基本等同于北城、南城。之所以说“内”“外”,是明在北京建都时,有四九城一说,即德胜门、西直门、东直门、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等一线,设九座城门。后来为加强防御,修筑外城,包括广渠门、广安门、永定门......等一线共七座城门,这就是北京“内九外七”的说法。后清满人入关,沿用明代都城北京,将原来内城九门内汉人迁出,由满人居住;而出了内城,汉人自然到了“外城”居住,更加强化了“内城”“外城”之别。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后来,共和国定都北京,拆除旧城垣,不过49年之后,相当长的时间,还是在原来的“老北京”范围内建设。而城墙拆除了,“内城”“外城”概念逐渐淡化,但内城、外城历史、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差异仍然还在,因此逐渐兴起“北城”“南城”的说法。

    今天的北京,长期按照“摊大饼”模式发展,已经发展到“六环”了,原来的郊区成了城区,在人们一般生活中,南城、北城的概念,也已经延伸。一般可以大概地讲,以前门东西大街、长安街延长线为界,南为南城、北为北城。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说罢北京的南、北城,再叙说俺走过了,串过了的北城国学、官书院胡同。入得成贤街,便入北侧的胡同,即是国学胡同。基本是沿孔庙东墙

,即后身的北侧折曲前行。行后才知晓,该胡同呈东西走向的死胡同。东起官书院胡同,西不通行,南邻孔庙,北靠五道营胡同。全长176米,宽6米,沥青路面。国学胡同,明清时无称。民国36年才得称此名。因胡同位于国子监之后而得名。1949年后沿称。

    概因俺来的早,胡同里很静,与喧闹的市区截然不同。拐一个弯,即可见两个院落,一个叫“国学小院”,一个叫“国学书院,余为居民住宅。据度娘资讯称:国学胡同路北,旧时建有祭祀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韩公祠。他曾任监察御史、四门博士、国子监祭酒,因而在北京国子监后修建韩公祠以纪念。韩公祠当年颇有规模,有祠门、享殿及东西配殿等,享殿内供奉韩公像。韩公祠遗址即是国学小学。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概因国子监而获名,便沾国子监的光,才是胡同名,透出书卷气。然入得胡同,整条胡同,从概貌、宅门、院落、房屋装饰,乃至胡同里的瓦当形式,比别处都要丰富。还真的感觉到,居于此的人,怕是也或多或少地,沾染着书卷气,及透出几分儒雅的涵蓄。

  现今,在恢复传统文化的氛围下,国学非常的盛行,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地理,经济,政治,艺术等概称.故此国学胡同,最为人们久仰的便是胡同中,那个北京四大小学名校之一的北京府学胡同小学。

该小学俺未曾得入,查资讯讲,该小学有着书院式的校园。系兴建于1368年,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元年定名为大兴县学,永乐元年改北平为顺天府隶学校,始称府学。光绪二十五年,府学东半部被改为“顺天府高等小学堂”,这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近代小学,后曾改名为“北平市市立府学胡同小学”,现为“府学胡同小学”。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府学胡同小学六百多年的办学历史,有十分旺盛的国学“文化基因”:从古至今,文脉延续,书院式“礼乐”教化“修德”“习艺”养心,学院式“文理”皆备“人文”“科学”培智,博及古今、兼课中西之“学府”,育“德性中和”“学养纯粹”之学子,是文化荟萃之所,英才辈出之地。

  资讯还讲:现时的国学小学,是一校五址,合并办学,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带。府学胡同小学2014年合并了美术馆后街小学和什锦花园小学,成立府学优质资源带。府学优质资源带建成后校址将分成1个高年级部和3个低年级部。高年级部就是府学胡同小学原来的高年级部,今后将接收4至6年级学生;低年级部分别是香饵校区、美后校区和什锦花园校区。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合并带动周边学校全面迈向优质是互联式办学的一个有益尝试。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国学小学,其宗旨即践行“学府式府学”教育:学校通过入学礼、入队礼、尊师礼、祭祀礼、毕业礼等,从小使学生体验并感悟做人、做事的礼仪规范,更重要的是体验朴素的生活哲学,以求自身修养与素质的提高,为成人后形成真正的行为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为一二年级开设《弟子规》,为三四年级开设《笠翁对韵》,为五六年级开设《论语》,除了让学生增强对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了解,学习声调、音韵、对仗等,还要让学生能初步感知和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让学生博古通今,指导人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欣赏、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此进行和风细雨般的品德教育,体现了浸润式德育的特殊韵味,德育成效显著。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如此温文尔雅的国学胡同,据度娘称,北京最吓人的胡同非“鬼门关胡同”莫属,老北京那个名为“鬼门关胡同”,就在附近孔庙的后面。

鬼门关胡同由来是:相传以前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遇到家里死个人要办丧事,走个棺材,按照规矩是不得从孔庙门前的成贤街走过的,所以要绕道孔庙后面,这样一来,后边的胡同尽走棺材了,所以老百姓就给那条胡同起了个名字“鬼门关胡同”。“

    鬼门关胡同”听起来有多吓人,有谁常年愿意居住在这样一个不吉利的地方啊!俺来此试图寻到此处,经向经过俺身边的一位老大姐咨询,其大概指出了当年“鬼门关胡同”的位置。按照那位大姐指引的方向,鬼门关胡同应是就在官书院胡同中段的位置。可是,按照网上的描述,鬼门关胡同后来并入了国学胡同。现在俺揣测,当初的鬼门关胡同所在的位置,就是如今官书院胡同和国学胡同之间的位置。看来这样不吉利的胡同,任谁住着也不踏实,故此那个吓人的“鬼门关胡同”,很早以前就没有了。作为咱们老北京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段历史就行了。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行走国子监东侧的几条胡同,还都是朴实无华,静谧温馨的。官书院胡同的西口,就是国学胡同,正好在孔庙的北墙外,所以这一溜的胡同,都是坐北朝南的。胡同一侧是红墙,一侧是灰墙,颜色的对比,在此恰见孔庙的庄严肃穆,与普通百姓平俗与活力的鲜明写照。

    官书院胡同,雍和宫大街路西,孔庙东北,官书院胡同,可见于清光绪间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中。此巷北端,清乾隆十五年标有“玉书楼”,光绪《顺天府志》谓国子监东北有御书楼,当即此地。据此,可揣测官书院之名,或为御书楼之名演变而来。清宣统时,曾称小后井,时至民国36年改称官书院,1949年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后井并入,至今仍称官书院胡同。

  官书院7号院,是胡同里最好的院子。蛮子门楼,门口的抱鼓石门墩非常饱满。度娘资讯讲:蛮子门,是比金柱大门低一等的门楼。蛮子门的宅主没得官品,受明清时的等级制度规定,宅主再有钱,也不能把门楼建成广亮大门或金柱大门的规格。所以慢慢形成这种略低级于金柱大门的门楼形式,区别仅在于蛮子门的门扇向外延伸到了前檐柱的位置,门扇基本与街平行。而其他部位的结构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基本相同。

  蛮子门的主人一般经济上非常富有,宅院通常很大很深,院内的结构也非常讲究,多为深宅大院。据说,因为建造这种门楼的主人多为在京落户的南方商人,那时常称这些人为南蛮子,所以此种门楼便被称为蛮子门了。

    其间尚有砖儿胡同,长97米,宽3米.位于孔庙东,东西走向.起雍和宫大街.止官书院胡同.因胡同短小呈长方形如砖而得名.

    俺顺成贤街西行,见路口折向北,竟进得五道营胡同。五道营胡同呈东西走向。近些年这里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彭浩翔监制的电影有很多场景的取景都在这条胡同里。走在胡同里,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老外。有悠闲的游客,也有投资的店主。这里是继南锣鼓巷之后,又一个小资聚集的地方,有情调的特色餐厅、咖啡馆、特色小店;一个都不能少。一些在南锣鼓巷、鼓楼开的老店,很多都在这条胡同开设了分店或新店。

    走过了这几许北城的胡同,其间有着几多谓之北京胡同的精品。但在俺看来,各有各的好。走过了,俺更喜欢在一些不知名的小胡同里,房子虽然不够大不够好,却是真正普通人的居所,点点滴滴都流露出浓浓的百姓的生活味道,更没有那些被打造成商业网点的精品胡同的势力与浮燥。行走其间,便可充分享受到那份,闹中取静的悠闲和自在。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287@365行摄国学官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