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365随心顺势走灵水

标签:
365门头沟军饷灵水村举人村杂谈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走四方,陶然帮”,是俺们老哥几个,为每周三相邀出行,新近组建的微信群。此“帮”非拉帮结派之意,而是俺们已年近古稀,身体一天非彼一天的结实与硬朗,为防避突发的身体不适,必得相结伴出行,相互有个帮衬与照料,才得走四方,行摄找乐的陶然。
说起灵水举人村,对于俺们久已游走京西的老友来说,名字并不陌生,但终归没得机会,单独行走过,一睹举人村的真容。今日得便宜,便不会错过机会,随心所欲,与老姚、老蒋,一同前往行摄。
转过村口的屏风,往北前行不远,便是村子自诩的文化广场。广场摆放着几组生气勃勃的铜塑。立马使来客,便看到灵水村,自辽金几千年来沉淀下的儒雅风气。
灵水村,背靠独山连花峰,前临清水河。灵水先人,则以“风水”理论择地建村,定“四神砂”而立玄武(龟形)为村形。群山环抱中的村庄,前罩抓鬏山,后靠莲花山,依山泉而建,水绕村而流,构成“天人合一”自然格局。相传汉代灵泉禅寺,有位高僧,慧眼识地,选中这块灵山秀水的风水宝地,传经修行,引来八方香客,在此择地建村。
俺们一行三人,此行灵水村,算是临时动议,故事先没得对灵水多少认知。加之时近午后,尚需当日返城,故逗留灵水的时间,非常短暂,算是匆匆掠过这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古村落,很是有些遗憾不及。
同时,灵水村现存有14座举人宅院遗址,从中能看出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追溯到当年举人的"仕大夫"风情与"仕者"风范。首屈一指便是清代知府刘懋恒的宅院:其是灵水村最为引人注目的举人宅院之一。此宅院高达2米多的地基,是用长方形的大块石料砌成,石块的相接处有铁楔子加固,靠其重力连接上下石块。这处宅第的地基建于明朝,虽然地基上面的房屋几经翻修,可是地基却依然如故,坚固无比。据说,刘懋恒的故居,原为五进相连的大四合院,后经200多年的沧桑变迁,现在已分为一个个独立的院落。
再是刘懋恒墓碑,矗立于村口不远处的田地旁。墓碑分三部分(碑额、碑身和碑座),碑上刻有“碑记墓表”篆字,上端为七朵祥云,中间刻有双“麒麟捧寿”,四周为云纹。碑文首题:“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山西汾州知府加一级君常刘公墓表”。碑座为赑屃造型,俗称石龟,因无人看管,就斜在田地旁的荒草丛中,只是碑文上的字虽然经过了风吹雨淋却仍清晰可见,上面刻有表彰刘懋恒一生功绩,系由文华殿大学士京江张玉书所撰写。
其次再访举人刘增广故居,其
灵水村,辽金时期经济相当发达,灵水村旧有八大著名商号,号称“八大堂”:即三元堂、大清号、荣德泰、全义兴、全义号、三义隆、德盛堂和济善堂。到了明清两代,灵水村人丁兴旺,颇具规模。
二、最大的看点便是所谓的“灵水八景”:
之四北山翠柏,源自灵水村北小山岗,名为“北山”,山口处有一株千年古柏(侧柏),树冠平展,枝杈横生,树叶茂盛,宛如华盖,傲然独秀,被当地人美称为“京西灵芝”,为国家一级古树。
之六灵泉银杏,现在灵泉禅寺遗址院内的两棵,树龄达几百年的高大银杏树,为国家二级古树。这两棵树本来都为雄性,本不能结果,但奇特地是,其中西侧的一颗银杏树上,长有一雌性“树椎”,长120厘米,直径20多厘米,树椎向上的一枝即每年结果。
有人说,这一树椎是先人将雌枝嫁接在雄树上而长成的。看来住这里的僧人或村民几百年前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银杏树嫁接技术,这在今天也不易。灵水村的这棵古老而神秘的“雌雄同体”银杏树,总是让来此观赏的人们啧啧称叹。
之七举人宅院,灵水村现有多处举人故居宅院遗址,如刘懋恒、刘增广等故居。这些宅院多为三进和五进宅院,建有门楼、影壁、高台阶、大板门,过厅宽大,雕梁画柱,墙壁磨砖对缝,墙体厚实,砖雕简洁而讲究,花饰粗犷中含秀美,建筑风格具有“乡村士大夫”风范和文人风雅,是八景中不可或缺的一景。更有一门五举,是这里规模比较大的农家院,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小门,走进去后却别有洞天,一进院紧接着一进院直至上到一处高台之上,这里也是全村的最高点,站在这里整个村子便尽收眼底了,
之八寺庙遗址,这个深匿群山间的小小村落,相去久远时,曾同存有寺庙17座。其中佛教寺庙2座,为灵泉禅寺和白衣观音菩萨庙;儒教寺庙2座,为文昌阁和魁星楼;其余13座,为道教和民间信仰寺庙,概有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玉皇庙、天王庙、玄帝观、关帝庙、五道庙、二郎庙、马王庙、山神庙、牛王庙、三圣庙和土地庙。以儒学为代表的文昌阁和魁星楼,在中国北方的乡村比较少见,说明古时灵水村人对文化的重视。儒、道、佛和各种民间信仰共处一地的现象,在中国乡村并不罕见,但是难得的是一个村子建有如此多的寺庙,可见灵水村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各种文化的包容精神。尽管灵水村大多数寺庙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复存在,但现存的灵泉禅寺、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等残垣断壁仍让人抚今追昔,体会到当年青烟缭绕、香客云集的热闹氛围。
村西莲花山下的灵泉禅寺建于汉代,灵泉禅寺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也是有文字记载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原名瑞灵寺,明代改为今名。寺庙坐北朝南,山门为砖石仿木结构,山门前有影壁。山门两侧有旁门各一间,进入山门为天王殿,天王殿东北侧是关公殿,天王殿后面是三世佛殿,三世佛殿东侧有配房三间,室内有壁画。三世佛殿后面是三大士殿,三世佛殿两侧有一院为四合院,明弘治年间建造成如此规模,香火鼎盛,与斋堂灵岳寺一脉相承,使斋堂川成为了京西佛教胜地。灵泉禅寺现仅存一座山门,山门青砖仿木结构,歇山式大脊、筒瓦顶,有吻兽、垂兽,四角悬风铃,石刻件拼砌发券门洞,门额有“灵泉禅寺”石刻,山门两侧青砖砌筑旁门一座。从灵泉禅寺现存的山门、古树不难想象这里昔日的香火缭绕,佛门鼎盛。如今的灵泉禅寺已经变成了一座小学。
2、南海火龙王庙,位于灵水村西。相传建于金代,明嘉靖十五年重建。其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现主要殿堂已无存,只存拔券山门。山门为青砖歇山式建筑,顶正脊有吻兽,筒瓦覆顶。券洞上部嵌青砖刻匾,周围刻有莲瓣,额题“南海火龙王庙”并有款刻“大明嘉靖岁次丙申(1536)重阳吉日造,曾林乡重修”。遗憾的是,这些庙宇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和废墟。
古时候,在缺水的地方人们常祈求龙王施雨,可是灵水村却建了座火龙王庙,俗话说“水火难容”,这让人大惑不解。经村里人解释说,过去的灵水村水源充沛,水大也易成灾,所以建这座火龙王庙以祈望风调雨顺。
3、天仙圣母庙,建于清代康熙十九年,位于南海火龙王庙北侧,坐北朝南,山门硬山大脊,砖吻兽。二门建于山石砌筑的平台上。正殿硬山式,筒瓦覆顶,排檐滴水。五架梁,殿内梁枋施以龙之彩绘,活龙活现,气宇非凡,尤其是龙的一对眼睛,雕得炯炯有神,让人疑似龙就要从梁上跃下来。
但近年使灵水声名鹊起的,还有影视的作用,即由顾长卫执导,改编自阎连科长篇小说《丁庄梦》的电影《最爱》,由章子怡、郭富城、濮存昕、蒋雯丽等领衔主演,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电视剧《亮剑》等影视作品,也都在灵水村取过景。(图中平房,系章子怡、郭富城在拍摄影片中的驻地。)
特别是湖南卫视携手林志颖、郭涛、王岳伦、张亮等推出的,大型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其第一站拍摄地即在灵水。节目组为何如此青睐灵水举人村呢?就因为它千百年来沉淀下的文化气息,且重视教育,灵水村是能让心平静下来的地方,走在不加修饰的石板路上,仰望天空,可以听见山中各种虫鸣,原来大自然就在身边。“爸爸,我向您借一天,陪我玩一次吧”是很多孩子心中的呼唤,由此孩子们相邀家长,一起来灵水村,就要看看林志颖和儿子KIMI住的“蜘蛛房”,王岳伦和女儿王诗龄住的“山羊房”,超模张亮和儿子天天住的“举人房”,还有郭涛和儿子石头住的村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