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65洛阳牡丹未见奇

标签:
365洛阳牡丹杂谈 |
分类: 未羊之春华夏腹地行 |
洛阳牡丹花会,其主会场,就在洛阳中国国家牡丹园,简称中国国花园。网络资讯讲:国花园,位于隋唐古城遗址上;东起洛阳桥,西至牡丹桥,南临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园南堤;其建于1985年,栽植牡丹近400个品种,共20万株;1992年被中国林业部,命名为国家牡丹基因库。
国花园是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堪称洛阳园林之经典。1983年4月15日,始首办洛阳牡丹花会,此后因该园地处邙山,花期晚于市区,故每年春季的4月至5月,在此定期举办洛阳牡丹花会。自2011年起,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河南省文化厅和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致使洛阳牡丹花会,正式升格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牡丹花会从“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发展经济”到“花会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牡丹花会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招团引游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为洛阳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成为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
时下的洛阳,把牡丹的栽培,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资源之一,市内和郊区有几个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它们兼有旅游、研究的作用,每个基地都有从火车站直达的公交车。
其一、原以为到得洛阳,便是一派若相传的那样,“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满城街巷绿化都若北京,四下遍植月季一般,遍植牡丹。俺们夫妇进得洛阳市区,鲜见绿化着牡丹,这先入为主的期盼就落空了,心里充满失落感。
其三、此园是我开,此会是我办,要想见牡丹,留下入门钱。如此彰扬洛阳牡丹文化的花会,本应是一种带有普及洛阳牡丹文化,公益民生的性质行为,象征性收费即可。但实则是洛阳市府,视为藉此疾敛资财的机遇。不分老幼病残,门票一律六十。俺们夫妇既来之,何在乎区区六十元,出门掏腰包是必需的。但这才使俺明白:洛阳城的绿化,何以没得牡丹遍植,您要是在大街小巷,处处见得洛阳牡丹,任谁还掏腰包,入园赏牡丹呢?
其四、入得园中,游人比花多,如此盛名的洛阳牡丹,何以洛阳本地人,也若鲜见一般?难道洛阳人,平素里也难得一见洛阳牡丹?这足以佐证:洛阳牡丹文化,在洛阳本地,并不普及;或称之为:洛阳牡丹文化,并未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