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365枝枝春梅媚陶然

标签:
365陶然亭梅花盆景杂谈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昨日发文,说道至天坛晨练,不得杏花入镜,便赶至陶然亭见识海棠节。进得陶然亭,海棠花开尚早,意外邂逅到盛开的月季。拍完月季花儿,再前行数十米,便走到陶然亭公园里的石牌坊处,见数盆梅花盆景,摆展在石牌坊的根基处,又是一番意外惊喜。
华夏历史素来便喜盆景的“小中见大”,也要求画理入盆的意趣。谢宗可《蟠梅》诗:“萦春绊碧裂苍苔,岁晏寒香宛转来;蛟蛰冻云冰骨瘦。龙眠夜月玉鳞开。风霜气势从千折,铁石心肠亦九回;只为东君甘自屈,不教枉点百花魁。”
清时,观花盆景不仅在民间深受喜爱,在宫廷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康熙在《咏御制盆景榴花》中写道:“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 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衬托,榴花的娇艳欲滴写的十分传神。
同是用《小重山》词格描写盆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李符在《小重山》词:“红架方瓷花镂边,绿松则半尺,数株攒,断云根取石如拳。沉泥上,点缀郭熙山,移近小阑杆,剪苔铺翠晕,护霜寒,莲筒喷雨冥飞泉,添香霭,借与玉炉烟。”龚翔在其《小重山》中也写道:“三尺宣州白狭盆,吴人偏不把,种兰荪,钗松拳石叠成村,茶烟里,浑似冷云昏,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护柴门,秋霜长为冼苔痕,丹青叟,见也定消魂。”两首《小重山》词把盆景的形象和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触景生情和浮想联翩的感觉。
现代著名作家和园艺大师周瘦鹃先生不但著作等身,也不辞风雨寒暑,在富有诗情画意的盆景丛中,侍弄花草盆景,他曾写过一首七绝诗来说景言志:“不事公卿不辱身,悠然物外葆天真。长年甘作花奴隶,先为梅花忙一春。”
故华夏民间,还把她作为吉祥物,受到人们的宠爱和敬奉。人们多喜把梅、松、竹称为“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辛亥革命后,民国尚把梅花定为民国国花,以她的五枚花瓣来象征中国的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的永远团结。古人还把梅花的五瓣说成是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的五福象征,可见,人们早已赋予梅花以深刻寓意和文化内涵。
